有关张的成语
带张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8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张唇植髭 | 谓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 严复《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迹,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秕,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
明目张胆 | 张胆:放大胆量。 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
《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
设张举措 | 设:设置;举措:措施。 指所采取的主张和措施。 |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既谢辞不许,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人。” |
敷张扬厉 | 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 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
张皇其事 |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 元《宋史・张庄传》:“祖道及庄擅兴师旅,启衅邀功,妄言诸蛮效顺,纳款得地。当时柄臣揽为绥抚四夷之功。奏贺行赏,张皇其事。自昔欺君,无大于此。” |
大肆铺张 | 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5回:“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终因银根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 |
熟魏生张 |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 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
箭拔弩张 |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
比张比李 | 比喻多方面打比方。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 |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 鸟儿在南山,却到北山去张网捕捉。比喻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 |
顺风张帆 | 见“顺风使帆”。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十卷:“看文字,当如高舟我大艑,顺风张帆,一日千里,方得。” |
张眉努目 |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喻粗犷浅露。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芙蓉道楷禅师》:“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著便,岂可更去胞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发相似。” |
纲挈目张 | 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 | 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
张胆明目 | ||
慌张失措 | 慌张:惊慌失措。 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
目瞪口张 | 同“目瞪口呆”。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
张皇无措 | 张皇:慌张;无措:举止失去常态。 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
元・杨景贤《西游记・三官逢盛》: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错。 |
火伞高张 |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有口难张 | 有话不便开口说或不敢说。 | |
张大其辞 |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卿于席间,张大其辞,虽然存了齐国一时体面,只恐三杰之后,难乎其继。如之奈何?” |
张冠李戴 | 冠:帽子。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饭来张口 | 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 唐・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
改柱张弦 |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
若张火伞 | 张:展开;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酷烈。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门可张罗 | 见“门可罗雀”。 | 《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唐・韦述《两京记》:“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宋・苏轼《次韵杨褒早春》诗:“细雨郊园聊种菜,冷官门户可张罗。” |
秀才人情半张纸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 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 |
助我张目 | 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 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
假虎张威 | 犹言狐假虎威。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
秀才人情纸半张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 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重张旗鼓 | 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 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8回:“圣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张的成语、带张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