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的成语

带幼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怜爱。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黄卷幼妇 “绝妙”二字的隐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携老扶幼 携:牵引,搀扶。
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不分老少全部出动。
北宋《新唐书・魏征传》:“贞观初,频年霜早,几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
幼而学,壮而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爱护。
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负老携幼 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
黄绢幼妇 “绝妙”二字的隐语。 宋・金盈之《醉翁谈录・约朋友结果檄书》:“文妙黄绢幼妇,赋高乌有子虚。”
长幼有叙 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亦作“长幼有序”。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扶老挈幼 扶:挽着;挈:提携,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扶老挈幼,烧香罗拜迎接。”
幼秉庭训 自小接受父母的教诲。又作“幼承庭训”。 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副钦差是幼秉庭训,由老太爷自己手里教大的。”
老老幼幼
扶老将幼 扶:挽着。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宋・陆游《董逃行》诗:“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负老提幼 见“负老携幼”。 《云笈七签》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谷饥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幼稚可笑 头脑简单,让人发笑。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们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的反对准备的意见是幼稚可笑的。”
男女老幼 泛指所有的人。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爱老慈幼 慈:慈爱。
爱护老人与儿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年幼无知 年纪小,不懂事。 明・郭勋《英烈传》第78回:“太祖怜他年幼无知,因封为归命侯,赐以居第,在南京城里,随廷臣行礼朝谒。”
扶老携幼 扶:挽着;携:带着。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长幼有序 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同“长幼有叙”。 《荀子・君子篇》:“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敬老爱幼 尊敬老人,爱护小孩。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47回:“林启荣又能敬老爱幼,每届冬至前后,必预期布告置酒款宴乡老。”
携幼扶老 同“扶老携幼”。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
长幼尊卑 指辈分大小,地位高低。 《礼记・乐记》:“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携老挈幼 携:搀扶;挈: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指成群结队而行。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幼的成语、带幼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