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平的成语
带平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2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平生之志 | 平生:一生。 指一生的志向。 |
唐・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平铺直叙 | 平:没有起伏;铺:铺陈;直:没有曲折;叙:叙述。 形容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了当地叙述。也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具品・狐裘》:“记孟尝君事,平铺直叙,祥略稍未得法。” |
砥平绳直 | 砥:磨刀石;绳:墨线。 像磨刀石一样平,像墨线一样绷直。形容十分平直。 |
汉・蔡邕《隶势》:“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 |
修齐治平 |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心平气和 |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
秤平斗满 | 指做买卖规矩,不短斤少两。 | |
凸凹不平 | 指凹进与凸出,不在同一水平面。 | 《中国的西北角・陕甘形势片断》:“路面凸凹不平,车行其上,忽高忽低。” |
虚心平意 | 平:宁静。 心意空舒宁静,如同说心平气和。 |
春秋・齐・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
死死平平 | 麻木不仁,没有生气。 | |
男女平权 | 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 清・秋瑾《勉女权歌》:“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
平等互利 | 指彼此享有同等待遇,互相有利。 | |
男女平等 | 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等地位。 | 清・秋瑾《勉女权歌》:“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
平头正脸 | 形容相貌端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虎落平阳 |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心平德和 |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
平起平坐 | 平:没有高低;相同。 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
公平无私 |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 《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
气和心平 | ||
一路平安 | 旅途上平安顺利。 | 明・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
平原督邮 | 平原:古代地名;督邮:古代官名。 劣酒、浊酒的隐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
平步公卿 | 指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很高的官位。 | 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虚怀事僚友,平步取公卿。 |
四海昻平 | 指天下太平。 | |
心平气舒 | 心情平静,态度平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宋・曾协《左朝请大夫前知建昌军陆公行状》:公醇厚端靖,内外完好,心平而气舒,虽久处者,未尝际其喜怒。 |
风波平地 | 风波:比喻事变。 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
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 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政平讼息 | 政平:政治平允。 指政治清明。 |
宋・陈亮《与韩子师侍郎彦古》:“因势顺导,殆如反掌,不出一月,政平讼息,必将有自达于天听者。” |
平民百姓 | 指普通百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
战争与和平 | ||
天平地成 |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平的成语、带平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