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帽的成语
带帽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雨巾风帽 |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
戴高帽子 | 吹捧、恭维别人。 | 《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
戴绿帽子 | 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九章:“只要不怕戴绿帽子,横竖有人巴结。” |
好戴高帽 |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 《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
戴大帽子 | 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没有戴大帽子。” |
脱帽露顶 | 古代指不受礼仪的约束。 |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
龙山落帽 | 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 |
青衣乌帽 | 青衣:自汉以后即为卑贱者之服;乌帽:乌纱帽,本为官帽,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间。 平民的衣着。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忠烈青衣乌帽。” |
独孤侧帽 | 形容人风仪高雅,为人称羡、效仿;也用以咏外出游赏。 | 《周书・独孤信传》:“(独孤)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
穿靴带帽 | 原指官员的打扮。现也比喻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生硬地加上公式化的套话。 | 《雍熙乐府・第五卷・点绛唇(风月佳期)》:捷讥的扮官员穿靴带帽,付净的取笑搽土抹灰。 |
戴高帽儿 | 见“戴高帽子”。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
龙山落帽风 | 指大风。 |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 “旦惊介呀, 你衣巾那里去了?怪来踪, 为甚的科头来坐长松下, 莫不是道遇 龙山 落帽风?” |
乱扣帽子 | 指随意给别人定性。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 |
孟嘉落帽 | 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恒温的参军。 形容才思敏捷,洒脱有风度。 |
《晋书・孟嘉传》:有风到至,吹嘉帽堕落,嘉不知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
穿靴戴帽 | 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 《雍熙乐府》第五卷:“捷讥的扮官员穿靴戴帽,付净的取欢笑搽土抹灰。” |
李戴张帽 | ||
丢帽落鞋 | 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纷纷~地向梁三老汉的草棚院奔来劝架。 |
乌帽红裙 | 泛指男女。 | 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对乌帽红裙。” |
扣帽子 | 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头上。 | 毛泽东《事情正在起变化》:“人们反对扣帽子,这只是反对共产党扣他们的帽子。” |
乌纱帽 | 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比喻官位。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只是各有所因,故苟恋于此,断非舍不得这一顶乌纱帽耳。” |
鞭丝帽影 |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 宋陆游《齐天乐・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帽的成语、带帽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