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巴的成语

带巴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前不巴村,后不著店 巴:靠近。
著:挨著。
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干巴利落 干脆;爽快。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黄连:中药,味苦。
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东野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巴三揽四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乡巴佬 笨拙、迟钝又粗俗质朴的乡下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2章:“我还没有能变成一个纯粹的城里人,但也不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了。”
巴头探脑 形容伸着头偷看。 《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东南西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老实巴交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巴山度岭 指爬山越岭。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正儿巴经 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巴:靠近。
着:挨着。
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哑巴吃黄莲
巴蛇吞象 巴蛇:传说中的大蛇。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妄口巴舌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耗子尾巴 耗子尾巴没有肉。比喻没有多大好处,不值得重视。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下里巴音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老实巴脚 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十章:“暗喜他们这软硬妙剂,对付这个老实巴脚的乡下女人,算是对上症了。”
巴高枝儿 比喻高攀。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愣眼巴睁 愣:呆,失神。
由于吃惊而眼发直。
下里巴人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战国・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巴结高枝 高枝:比喻权贵。
向权贵献媚取宠。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巴前算后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结结巴巴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干巴利脆 见“干巴利落”。
乌焦巴弓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
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急急巴巴 形容急忙,紧急。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巴的成语、带巴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