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己的成语
带己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8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酒逢知己千杯少 |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备大悦。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
利人利己 | ||
排除异己 |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
心不由己 | 不出于自己的本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凤姐自和她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己的满口应了出去。” |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 贪:贪图。 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
恕己及物 | 恕:宽恕;物:指人。 宽恕自己,推及别人。 |
唐・白居易《策林一・王泽流,人心感》:“夫恕己及物者无他,以心度心,以身观身,推其所为以及天下者也。” |
正中己怀 |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
责己重,待人轻 |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逞己失众 | 逞:放任。 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盖骄则恃己轻人,骄则逞己失众,失众无以御人,那得不败。” |
人饥己饥 | ||
舍己芸人 | 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约己爱民 | 约束自己,爱护百姓。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
海内存知己 | 天下虽大,仍有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
复礼克己 | 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 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
奉公正己 |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 《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
政由己出 |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
昧己瞒心 | 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满心,将我图。”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洁己爱人 | 洁己:保持自身纯洁。 保持自身纯洁,爱护他人。 |
《明史・刘魁传》:“所至洁己爱人,扶植风教。” |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恃才扬己 | 恃:依靠,凭借。 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鲁迅《书信・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
克己奉公 |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 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
舍己从人 | 舍:弃;从:顺。 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尚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 |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 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
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
己饥己溺 |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大人无己 |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
夫己氏 | 指那个人。 |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四年》:“终不曰公,曰夫己氏。” |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 块垒:土块堆砌成堆,比喻抑郁不平之气。 指利用某种事物来达到消除愤懑不平的目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己的成语、带己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