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己的成语
带己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8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孤行己见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
克己慎行 |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 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
修己安人 | 修己:修身。 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 |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
强者反己 | 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 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
《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
求人不如求己 |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
攘为己有 |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
盖不由己 | 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
正人先正己 | 正:正直,公正。 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 |
王朔《永失我爱》:“这也就是我自个,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 |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倾盖知己 | 盖,车顶。倾盖,两人在路上相遇,撤去车顶而交谈。比喻朋友初识,彼此亲密交谈,一见如故。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
行己有耻 |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
刻己自责 | 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自我批评。 | 《汉书・杜周传》附杜钦:归咎于身,刻己自责。 |
损人益己 | 犹损人利己。 | 《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
消除异己 | 排挤、消除与自己意见不同或非本集团的人。 | 毛泽东《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蒋介石自己召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
损人利己 |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
责躬罪己 | 躬:自身。 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 |
《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 |
善败由己 | 事情的成功或失败,是由当事人的主观努力所决定的。 |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
安份守己 |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 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
徇国忘己 | 徇:为国献身。 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
《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
各抒己见 | 抒:抒发,发表。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害人先害己 | 先想设计去害别人,结果自己身受其害。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37回:“常言道,害人先害己,这话诚然不错,小子也是该死的。” |
夫己氏 | 指那个人。 |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四年》:“终不曰公,曰夫己氏。” |
克己复礼 | 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
损人害己 | 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 巴金《和读者谈》:“可是封建旧家庭的环境戕害了他的生机,他只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情。” |
据为己有 | 据:占据。 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己的成语、带己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