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峻的成语
带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高风峻节 |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 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
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清风峻节 |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行峻言厉 | 行:行为;峻:严厉。 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严刑峻制 | 犹言严刑峻法。 | 晋・陆机《豪士赋》:“惧万民之有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 |
峻宇雕墙 | 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 | 《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处作禽荒,甘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
丛山峻岭 |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
峥嵘轩峻 | 峥嵘:特出。 轩:高。 形容气象宏伟,气派很大。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大门外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 |
清曹峻府 | 曹、府:官府。 泛指庄严肃穆的官署。 |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朝廷上下相蒙,善恶同致。清曹峻府,为鼠养资,岂所以裨政邪? |
高山峻岭 | 峻:山高而陡。 又高又险的山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
深文峻法 | 犹言严刑峻法。 | 《北齐书・李维廉传》:“显祖尝召见,问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 |
业峻鸿绩 | 功业高,成绩大。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周振甫注:“业峻鸿绩:即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
雕墙峻宇 | 同“峻宇雕墙”。 | 《周书・武帝纪下》:“非直雕墙峻宇,深戒前王,而缔构弘敞,有逾清庙。” |
峻宇彫墙 | 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 | |
重山峻岭 | 连绵起伏的高山。 | 《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
孤标峻节 | ||
风仪严峻 | 风仪:风度和仪容。 风度仪容庄重严肃。 |
|
峻法严刑 | 峻:严酷。 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汉・王充《论衡・非韩篇》:“使法峻,民无奸者;使法不峻,民多为奸。”《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
内峻外和 |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 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
砥廉峻隅 | 经过磨砺,使棱角更加分明。 | 明・唐顺之《方砚铭》:“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于顽也。”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 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
峻阪盐车 | 比喻能人老迈,难负重任。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
隆刑峻法 | 刑法重而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 |
崇山峻岭 | 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风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 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
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峻的成语、带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