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的成语
带山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0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 指经过的时间长久,比喻永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
山寒水冷 |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孙山之外 | 源见“名落孙山”。指考试不中。《镜花缘》五二回:“他家一贫如洗,其父不过是个诸生,业已去世,既无钱财,又无势利,因此也在孙山之外。 ”。 |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明・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
入宝山空手归 | 进入藏有珍宝的山中,却一无所获,空手而回。比喻身在佳境而不好好利用。又作“宝山空归”。 | 正法念经:“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宝山空手归。” |
山林隐逸 |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
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 《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
山包海汇 | 包:包容;汇:众水会合。 汇聚。比喻包罗万象。 |
明・胡应麟《少皇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山包海汇,各适厥用。” |
荒山野岭 | 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岭,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
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鸿毛泰山 |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山吃海喝 | 放肆地大吃大喝。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
山川修阻 | 修,长、高。全句是说山河险阻,路程遥远。比喻路远难以会面。与“山重水复”、“山高水深”义同。 | 杜甫诗:“别有一山川。”钱起诗:“游宦且未达,前途各修阻。” |
山重水复 |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如山似海 | 人多的象山和海一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
开山之祖 |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 |
海沸山崩 | 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
退如山移 |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 《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
山高皇帝远 | 指王法管辖不到。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
深山穷谷 |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
梯山栈谷 | 谓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
山外青山楼外楼 | 山外有青山,楼阁外还有楼阁。比喻优秀之中有优秀,先进之中有先进。 | 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山殂水崖 | 殂:有土的石山;崖:高地的边。 石山和水滨。形容荒野之地。 |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山殂水崖,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 |
水宿山行 |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 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
誓海盟山 | 同“山盟海誓”。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誓海盟山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
邈若山河 |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箕山之节 |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 节:名节,节操。 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山阳笛声 | 形容怀念老朋友。 | 北周・庾信《伤王司徒褒》:唯有山阳笛,悽余《思旧篇》。 |
山崩川竭 |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 |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
气吞山河 |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山的成语、带山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