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尾的成语
带尾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1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 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 眉头眼尾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1卷:“乡原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 |
| 首尾夹攻 | 夹:从两个相反方面来的。 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0回:“乾佑遣将,率精骑数万,从山南转出官军之后,首尾夹攻,官军骇乱,大败而奔。” |
| 畏首畏尾 |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 街头市尾 | 泛指大街小巷。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今日未吃茶上堂堵人会心,但向街头市尾屠儿魁刽地狱钁汤处会取若恁么。” |
| 露尾藏头 |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 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
| 首尾相赴 | 首尾:前后。 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持论常圆满周到,首尾相赴,而真理愈析而愈明。” |
| 尾生丧身 | 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 银钩虿尾 |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
| 首尾相连 | 见“首尾相继”。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时袁、曹、公孙首尾相连,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 |
| 大头小尾 |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
| 虎尾春冰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 藏头露尾 | 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 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
| 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 街头巷尾 | 指大街小巷。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子道一禅师》:“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 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战国・庄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 乞怜摇尾 | 怜:怜悯;乞:乞求。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
明・王錂《春芜记・构衅》:“你无知小辈,胡言乱语,休在人前乞怜摇尾!” |
| 摇尾乞怜 | 乞:乞求;怜:怜悯;爱怜。 原指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谄媚讨好;希望得到一点儿好处。 |
唐・韩愈《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 有头有尾 | 既有开头;又有结尾。形容做事有始有终;能坚持到底。 |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公冶长》:“做得一章有头有尾,与今之学者有头无尾底不同。” |
| 附人骥尾 | 骥:千里马。 依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痛责那倡言合作的学生,说他们太无志气,不识潮流,要附人骥尾。” |
| 首尾受敌 | 首尾:前后。 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
《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
| 虎头鼠尾 |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
| 雄鸡断尾 | 断尾:断去尾巴。 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
| 蝇附骥尾 | 骥:千里马。 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指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 曳尾涂中 | 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 摇头摆尾 | ①摇动着脑袋;摆动着尾巴。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②摇晃着脑袋;摆动着身体。形容轻狂得意的样子。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 |
| 尾生抱柱 |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 战国・庄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 道头会尾 | 见“道头知尾”。 | 《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
| 有首有尾 | 首:头。 有开头,有结尾。做事能坚持到底。指故事或文章结构完整。 |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公冶长》:“做得一章有头有尾,与今日学者有头无尾底不同。” |
| 少头缺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尾的成语、带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