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尺的成语
带尺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尺壁寸阴 |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
冰壶玉尺 |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 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
《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
鱼肠尺素 | 指书信。 |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
断缣尺楮 | 犹言断缣寸纸。 | 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元章画梅》:“今人间往往有其所画梅花,断缣尺楮,人争宝之,多元章自书所题其上。” |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 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
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
三尺童子 |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 元《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
尺蠖求伸 |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 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尺寸之功 | 尺寸:形容数量少。 微末的功劳。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
无风三尺浪 | 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 |
玉尺量才 |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
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
垂涎三尺 |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 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
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尺有所短 |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 南朝・梁・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
尺璧非宝 | 璧:中有孔的扁圆形玉器。 直径一尺的璧玉并不珍贵。 |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
尺短寸长 | 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 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尺木有节 | 节,植物茎干上分段的部分。全句是说一尺长的木头上必有凸出的节。比喻事物难以十全十美。 | 吕氏春秋举难篇:“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瑕瓋,玉上的斑点。 |
寸蹄尺缣 | 喻收受小贿。蹄,“蹄”的古字,兽蹄,缣,黄色的细绢。 | 清・吴伟业《梅村诗话》:“贪吏放手无罚,而寸蹄尺缣,辄加逮治。” |
尺板斗食 | 旧时形容小官位低禄少。 | 唐・姚思廉《梁书・王僧孺传》:“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皂衣黑绶之役。” |
尺二冤家 |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 宋・陶穀《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画者纸轴堆叠若垣壁。少师范见则浩叹曰:‘无奈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 |
尺豁头童 | 豁:缺口;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 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
咫尺之功 | 咫尺:比喻微小。 微小的功劳。 |
《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
枉用三尺 | 枉:歪曲;用:使用;三尺:古代用三尺长的的竹简记载法律。 指为了达到个人不正当的目的而曲解使用法律。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
尺水丈波 |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 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
尺颊生香 | 吃过美味之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觉到香甜的味道。比喻言辞、诗文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这些事我还不爱,我只爱駪夫家的双红姐,说着还齿颊生香。 |
尺兵寸铁 | 比喻微小的武力。 | 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
尺步绳趋 | 谓行有准绳,循法度。 | 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侍乎否否乎?” |
举头三尺有神明 | ||
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尺寸千里 | 形容登高所见,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 |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尺的成语、带尺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