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尺的成语
带尺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咫尺之书 |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
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 ||
尺幅寸缣 | 指小幅书画。 | 清・徐沁《明画录》卷三:“笔意苍劲,尺幅寸缣,便有林壑窅冥之势。” |
寸兵尺铁 | 喻微小的武力。 | 宋・苏轼《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
寸蹄尺缣 | 喻收受小贿。蹄,“蹄”的古字,兽蹄,缣,黄色的细绢。 | 清・吴伟业《梅村诗话》:“贪吏放手无罚,而寸蹄尺缣,辄加逮治。” |
枉用三尺 | 枉:歪曲;用:使用;三尺:古代用三尺长的的竹简记载法律。 指为了达到个人不正当的目的而曲解使用法律。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
尺缕斗粟 | 粟:谷子。 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数量微小。 |
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 |
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斗粟尺布 | 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兼容。” |
足尺加二 | 比喻过分、过头。 | 高阳《慈禧前传》十:“在恭王自己接见的贺客中,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贺;只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马屁拍在马脚上’,惹得恭王大为不悦。” |
六尺之孤 |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 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
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三尺门里 | 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 | |
山以凌尺故能高 | 凌迟:同“陵迟”,斜平。 山峦因坡度斜平,积土面广,才能高大。形容学问逐渐积累,基础雄厚,才能高深。 |
汉・刘向《说苑・谈丛》: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凌迟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德以纯厚故能豪。 |
喙长三尺 | 喙:嘴。 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
庄周《庄子・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 |
垂涎三尺 |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 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
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诎寸伸尺 | ||
七尺之躯 | 躯:身体。 成年男子的身躯。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五尺微童 | 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 泛指儿童。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尺璧寸阴 | 阴: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 日影移动一寸的价值比直径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指时间可贵。 |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
得寸入尺 | 得:取得,获得。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获陇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慑狐威者,今日许以寸,明日予以尺。” |
无风三尺浪 | 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 |
丈尺权衡 | 衡量事物的轻重长短。 | 宋・朱熹《近思录》卷三:《论》、《孟》如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重轻。 |
尺幅千里 |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 《南史・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枉尺直寻 | 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 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
尺寸之柄 | 柄:权力。 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赞》:“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得摄尺寸之柄。 |
尺之木必有节目 | 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 《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务而贵取一也。 |
尺籍伍符 |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
尺蠖之屈 |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 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寸土尺地 | 寸、尺:比喻很少。 形容极少的土地。 |
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尺的成语、带尺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