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寻的成语

带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寻枝摘叶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寻踪觅迹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
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索垢寻疵 索:搜寻。
垢:污垢,脏东西。
疵:毛病。
形容故意找毛病、挑剔。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被咱家识破他行止,因此上索垢寻疵。”
觅迹寻踪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
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元・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夜》第一折:“却待要拄眼睁睛,觅迹寻踪,莫非他锦阵花营,不曾厮共,险教咱风月无功。”
寻瑕伺隙 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何:观察,隙:空子,机会。
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指待机寻衅。
汉・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闲伺隙。”
寻山问水 寻:探求。
游山玩水。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打着灯笼没处寻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要错过了,打着灯笼没处寻!”
寻幽探胜 探:寻求。
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形容极其稀少。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寻风捕影 寻:探求。
探风势,捉影子。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晋・陆机《演连珠》:“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
寻风捉影 犹捕风捉影。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女辩继母诬陷疏》:“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
寻根究底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寻寻觅觅 觅:找寻。
指反复寻求探索。形容六神无主,像是找寻失掉的东西似的。
宋・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骑马寻马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寻流逐末 犹舍本求末。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自寻烦恼 自己找来不必要的烦恼。 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追根寻底 见“追根究底”。 沙陆墟《魂断梨园》第二十九回:“若是追根寻底,一定会牵涉到白玉梅身上来。”
寻幽探奇 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 宋・陆九渊《题新兴寺壁》:轻舟危樯,笑歌相闻,聂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从。
寻根问蒂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元《宋史・赵逵传》: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钜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
寻奇探幽 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 宋・陆九渊《题新兴寺壁》:轻舟危樯,笑歌相闻,聂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从。
数墨寻行 数墨:一字字地读;寻行:一行行地读。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梦中相寻 在睡梦中也去寻找。形容对亲友的殷切思念。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朋友类》:梦中相寻,六国张敏与高惠为友,第相思不能得,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不知路。
蹄閒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寻消问息 寻、问:打听。
打听消息。
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寻幽访胜 搜寻幽僻美好的地方。 冰心《图画》:“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寻瑕索瘢
枉尺直寻 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
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鼠穴寻羊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谓鼠穴寻羊,蜂窠唱戏,非以诗学教人之道也。’”
寻头讨脑 寻:探求。
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逐影寻声 谓多方寻求罅隙。 《明史・外戚传序》:“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寿宁兄弟,庸驽如郑国泰,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余力。”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寻的成语、带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