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寒的成语

带寒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4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令人寒心 让人失望而痛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们做了封疆大吏,上头还如此不放心我们,听了叫人寒心!”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数九寒天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
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风寒暑湿 导致患病的四种因素。泛指致病的原因。 元・无名氏《来生债》楔子:“他的病可着我猜,我依着他便了。你不是风寒暑湿么?”
枕冷衾寒 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仗马寒蝉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
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吃饱穿暖之后,就会引起淫欲的思想;饥饿寒冷就会兴起盗窃的念头。比喻生活过于安逸或过于困苦,都容易导致越轨的行为发生。 金瓶梅第二十五回:“自古道: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
祁寒酷暑 祁:大。
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祁寒酷暑不稍间。”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寒底捞月 捞:从液体中取物。
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元・无名氏《马陵道》:“我若今日见你呵,将你活剁做两三截,你要活时恰似井底捞明月。”
秋月寒江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问寒问热 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形容十分关切。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有时遇见薛蝌,他便姣姣乔乔、姣姣痴痴的问寒问热,忽喜忽嗔。”
十寒一暴 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林寒洞肃 寒:寒冷;肃:肃杀。
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北朝・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冰寒雪冷 像冰雪一样寒冷。比喻冷酷无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今日公竟然做出这件事来,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是冰雪寒冷,令人切齿的。
寒花晚节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
比喻人晚节高尚。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不寒而栗 寒:寒冷;栗:发抖。
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寒灰复燃 源见“死灰复燃”。比喻重获生机。金 元好问《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
寒气逼人 形容极为寒冷。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
一曝十寒 曝: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高处不胜寒 胜:承受,经得起。
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身居高位或高境界的人感觉到孤单寂寞。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槁木寒灰 寒灰:燃烧后的冷灰。
参见[槁木死灰]。
天寒地冻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宋・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料峭春寒 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寒谷回春 寒冷贫瘠的山谷之地变得温暖富庶起来。比喻生活、心情或其他事物由坏变好。 唐・孟郊《献汉南樊尚书》:异俗既从化,浇风亦归淳。自公理斯郡,寒谷皆变春。
寒心销志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木槁灰寒
唇揭齿寒 见“唇亡齿寒”。
救寒莫如重裘 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 汉・徐幹《中论・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
中人:伤人。
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战国・楚 屈原《楚辞・九辩》:“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寒的成语、带寒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