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宵的成语

带宵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通宵守夜 通宵不眠或整夜祈祷的行为。
通宵达旦 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宵狐之腋 宵:通“小”;腋:腋窝。
小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贵的东西。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春宵苦短 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唐・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通宵彻夜 整夜。 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他爱我……通宵彻夜之妙。你与姐姐说,不要轻慢人。”
宵旰图治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匪懈夙宵
分宵达曙 犹通宵达旦。 《北史・恩幸传徐纥》:“时复与沙门讲论,或分宵达曙,而心力无怠。”
宵旰攻苦 宵:夜;旰:天晚。
早起晚睡,刻苦攻读。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诗:“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
夕寐宵兴 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
宵寝晨兴 宵:夜;兴:起。
夜晚入睡,清晨起来。形容勤劳。
东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
连宵达旦 犹言通宵达旦。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动不动有几个帮闲,连宵达旦,好不费事。”
旰食宵衣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南朝・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宵旰忧勤 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本署院任京秩时,伏见朝廷崇尚节俭,宵旰忧勤,属在臣工,尤宜惕厉。”
宵旰忧劳 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明史・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宵小之徒 宵小:盗贼。
指盗匪坏人之流。
清・黄六鸿《城厢・防守》:“外有旷僻无人之地,恐宵小从此出入。”
宵分废寝 宵分:夜半。
半夜还没有就寝。形容学习和工作勤奋。
《魏书・崔楷传》:“日昃忘餐,宵分废寝。”
春宵一刻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清明节;元宵:元宵节。
早晚都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整天寻欢作乐。
元・白仁甫《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
良宵美景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亦作“良宵好景”。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胡全庵》:“从今永保无灾障,莫思量,良宵美景,不乐计非长。”
昼吟宵哭 昼夜哀叹、哭泣。 《战国策・楚策一》:“[棼冒勃苏]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达旦通宵 参见[通宵达旦]。
宵旰焦劳 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明史・章懋传》:“此下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
连宵彻曙 见“连宵达旦”。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下至无赖子弟,投琼赌采,连宵彻曙,及至父母病,教他坐侍一夜,瞌睡便驱不去。”
良宵好景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
春宵一刻值千金
昼慨宵悲 昼:白天;宵:夜晚。
白天慨叹,夜晚伤悲。形容非常悲痛。
《宋书・鲁爽传》:“嵩霍咫尺,江河匪远,夷庾雍塞,隔同天地,痛心疾首,昼概宵悲。”
自宵达旦
昃食宵衣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宵的成语、带宵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