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的成语

带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2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西汉・司马迁《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安分守命 安于本分,谨守命运的安排。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一回:你安分守命,别要再生妄想了。
不安本分 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
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安坐而食 只知坐著吃饭,不知从事生产。
磐石之安 形容极稳固。 先秦・荀况《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去危就安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长安棋局 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 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人马平安 人和马都安全。比喻旅途顺利。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我若是到荆樊,则原得人马平安,稳情取峥嵘现眼。
心安神定 心神都很安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没有怨意。袭人等皆心安神定。”
反侧获安 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
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将反侧获安,则干戈日弭。”
安富尊荣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
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怀安败名 怀安:贪图安逸。
贪图安逸会败坏自己的名声。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
济世安民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问安视寝 见“问安视膳”。 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余,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存:存留;附:附着。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安如泰山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
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安常习故 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
习惯于成规。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安堵如故 堵:墙壁,居所。
故:原来的。
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酒。”
听天安命 听:任凭;命:命运。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巴金《秋》:“也说不上满意,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
安堵如常 堵:墙壁,居所。
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安忍残贼 残贼:伤害、毁坏人的身心。
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
《唐律・十恶》:安忍残贼,背违正道,故曰不道。
女宗安仰
寝不遑安 遑:空闲。
睡觉不能安眠。形容终日操劳忙碌。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此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物阜民安 阜:丰富。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安然如故 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步履安详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
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安的成语、带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