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的成语
带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2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忧患:患难。 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
安分守拙 | 规矩老实,宁按照愚拙的想法行事,也不取巧。 | 清・顾炎武《复智栗书》:贤侄今日惟有善事高堂,力学不倦,安分守拙,以为保家之计。 |
迩安远怀 | 迩:近处;怀:怀柔,安抚。 使近处的百姓得到安定,使远处的百姓得到安抚。指全国各地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五回:至德所覆,迩安远怀。 |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甘味:味道好。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时吃不出好味道。形容心事重重,坐卧不安。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燕安酖毒 | 谓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 |
安魂定魄 | 魂、魄:人的灵气、精神。 指使人心安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
安心立命 | 使身心安定,精神上有所寄托。 | 李大钊《青春》:夫青年安心立命之所,乃在循今日主义以进。 |
头上安头 | 比喻多余和重复。 | 宋・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偷安苟且 | 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
宋・苏轼《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偷安苟且,不为子孙长久虑。” |
安民告示 | 安:安定;告示:布告。 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探:探测;安: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安世默识 | 安世:西汉丞相张安世,记忆力极强;默识:能背诵而牢记不忘。 指人记忆力好,能过目成诵。 |
三国・魏・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诫不足怪。 |
踨蹐不安 | 形容恐惧不安。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踨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
长安棋局 | 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 | 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
安之若素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 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
安邦治国 | 使国家安定太平。 |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各安本业 | 各:各个。 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5回:“凡尔村乡市镇,不用惊惶,士农工商,各安本业。”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 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愚民安知 |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 |
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安分守常 |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 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
安安分分 | 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未尝不过得去。”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 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
泰山之安 | 安:安稳。 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
物阜民安 | 阜:丰富。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
寝食不安 |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
外攘内安 | 攘:排除。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排除外患,安定内部。 |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居安思危 | 居:处在。 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 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兴国安邦 | 兴:兴盛;邦:国家。 国家兴盛安定。 |
《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安的成语、带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