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宁的成语

带宁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宁玉碎,毋瓦全 宁:宁愿;毋:不要。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
心绪不宁 宁:安宁,安定。
焦急不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睡卧不宁 睡:睡觉。
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
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
丁宁周至 丁宁:再三嘱咐;周至:周到,细致。
反复周详地再三嘱咐。形容办事周到。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宁:宁愿;筹:计划。
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宁缺毋滥 宁:宁可;缺:缺少;毋:通“勿”;不要;滥:过多。
宁可空缺一些;也决不降低要求。也作“宁缺勿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管宁割席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曾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
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宁:宁愿。
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宁折不弯 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天道宁论 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南朝・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丁宁告戒 丁宁;再三嘱咐。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负:辜负;莫:不要。
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斩鬼传》第六回:“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奇方得自曹操。”
食甘寝宁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患解忧除,然后食甘寝宁,居安游乐。”
不遑宁息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鸡犬不宁 宁:安宁。
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深根宁极 ①谓深藏静处。②根柢牢固。 战国・宋・庄周《庄子・缮性》:“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本固邦宁 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宁为鸡口,无为朋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朋。’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朋?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宁:宁愿;莫:不。
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宁缺勿滥 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
宁可少些,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宁死不辱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待将咱所图,我宁死不辱。”
宁静致远 内心安宁平静,便可以达到高远的目标与境界。 诸葛亮戒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坐卧不宁 同“坐卧不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宁可做太平盛世的狗,也不做战乱时代的人。用来表示生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元・施惠《幽闺记》第十九出:子不能庇父,君无可保臣。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树欲静而风不宁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宁的成语、带宁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