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存的成语

带存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匹夫:平民男子。
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道存目击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庄周《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片甲不存 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明・梁辰鱼《浣纱记・死忠》:“我夫差收楚服越……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支,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片甲不存。”
志存高远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手泽尚存 手泽:为手汗所沾润。
指先人遗物仍然保存着。多指著述、手迹。
《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唐・刘禹锡《唐故相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先正司空与丈人为显交,撤悬之前五日,所赋诗寄友非他人也。今手泽尚存。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北周 宇文逌《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存:存留;附:附着。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危急存亡之秋 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在此存照 照:查考,察看。
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硕果独存 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周易・剥》:上九,硕果不食。
若存若亡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先秦・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刃没利存 刃:刀口;没:隐没,消失;利:刀口锋利处。
刀口没有了,它的锋利之处尤在。比喻根本不存在的事。
南朝・梁・范缜《神灭论》: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心存魏阙 魏阙:古代天子及诸侯宫门外筑有高楼,其下两旁悬布法令,故代称朝廷。
形容臣民忠君,关心国事。
战国・庄子《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存十一于千百 指亡多而存少。 语出晋・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危急存亡 危急:危险而紧急。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荡然无存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万古长存 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万古:千年万代永远;存:存在。
宋・晁补之《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存亡有分 存:生存;亡:死亡;分:定分。
人的生死、物的存亡各有定分。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群传》:长短有命,存亡有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求大同,存小异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齿亡舌存 亡:脱落,不存在。
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存心养性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去芜存菁 芜:芜杂。
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道范长存
存亡安危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永世长存 永远存在。 《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双层平台的汉白玉栏板上,精雕着万年青花饰,象征着红色的江山将永世长存。”
硕果仅存 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清・候方域《彭容园文序》:“今则曾未须臾,而生死聚散,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岂非天哉。”
委曲存全
目击道存 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存的成语、带存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