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字的成语
带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2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咬文啮字 | 见“咬文嚼字”。 | 胡适《水浒传>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
识文谈字 | 见“识文断字”。 |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
八字没一撇 |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人事》:“《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鸿章巨字 | 犹鸿文。比喻巨著、大作。 |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前由陈中书所递至赐书,伏读数过,鸿章巨字,光辉薄星辰,声气谐《韶》《濩》。” |
字夹风霜 | 夹:夹杂、搀杂。 字句里夹杂着风霜。比喻文章森严而有力。 |
晋・葛洪《西京杂记》:“淮南王刘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夹风霜。’” |
逐句逐字 | 见“逐字逐句”。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 |
句斟字酌 |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一卷:“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
纥字不识 | 识:认识。 指人不识字。 |
《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汝纥字不识耶!” |
一字一句 |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说话清楚从容。 | 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
抠字眼儿 | ||
拆牌道字 | 见“拆白道字”。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
字字珠玉 | 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 明・汤显祖《邯郸记・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资金,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
嚼字咬文 | 嚼:将食物咬烂。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
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
煮字疗饥 | ||
一字长城 |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 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
瞎字不识 | 讥嘲人是睁眼瞎子,一个字也不认识。 | 宋・马永卿《嫩真子》:汝纥字不识,或以为瞎字不识,误矣。 |
十字路头 |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
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一字千秋 | 谓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
八字打开 |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 宋・朱熹《与刘子澄书》:“近日因看《大学》,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
瓜字初分 |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
一字之师 |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 明・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
点纸画字 | 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纸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
行间字里 |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
一字不易 |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 北宋《新唐书・文艺传中・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
载酒问字 | 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 《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
咬文齧字 |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 |
贫于一字 | 贫:贫乏。 贫乏得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字。形容苦心作文,炼字艰难。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
鸿章钜字 | 犹鸿文。 |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前由陈中书所递至赐书,伏读数过,鸿章钜字,光辉薄星辰,声气谐《韶》《濩》。”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字的成语、带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