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威的成语
带威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6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威凤片羽 | 由一根凤羽而显示其全貌。比喻卓越的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或珍贵难得的事物的零星片断。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集未必存,威凤片羽,亦不可轻弃也。” |
| 威无所施 | 威:威力;所:处所,地方;施:施展。 无处施展威力。即无用武之处。 |
宋・苏轼《孟德传题语》: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
| 养威蓄锐 |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 唐・于公异《李晟收复西京露布》:“养威蓄锐,真殄元凶。” |
| 肆虐逞威 | 肆:放肆;虐:残暴狠毒;逞:显示;威:威力。 指肆意残暴,显示威力。形容恶人任意为非作歹。也用来形容狂风暴雨的无情。 |
|
| 威重令行 | 权势大,有令必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
| 声威天下 | 声威:声势。 声势震动全世界。 |
《战国策・齐策一》: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
| 蓄锐养威 | 蓄:积聚。 积蓄锐气,蓄养威力。 |
《周书・韦孝宽传》:“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人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 |
| 狐借虎威 | 见“狐假虎威”。 | |
| 并威偶势 | 指聚集声威势力。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
| 下马威 |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
| 恩威并重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 威灵显赫 | 威灵,尊贵庄严的神灵。显赫,光明盛大的样子。颂神用语,指上天威武灵验,善恶都有报应。 | 楚辞九歌:“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怼 一作:坠;野 同:壄) |
| 民不畏威 | 畏:害怕;威:威胁。 人民不害怕威胁。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 |
《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
| 虎狼之威 | 威:威力,威风。 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
| 威福由己 | 威福:指赏罚。 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 |
北宋《新唐书・刘炜之传》:“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 |
| 威望素著 |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著:明显。 一向很有威望。 |
元《宋史・宗泽传》:“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
| 杀威棒 | 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
|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 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 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
| 作威作福 | 作威:横行霸道;作福:奢侈享乐。 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现形容耀武扬威;横行霸道。 |
《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
| 威风扫地 | 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 | 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
| 威武不屈 |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威仪不肃 | 威仪:严肃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肃:恭敬,严肃。 容貌和举止不庄重严肃。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
| 官不威,牙爪威 | 牙爪:爪牙,比喻辅佐的人。 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俺也是文齐福不齐,你正是官不威牙爪威。” |
| 震主之威 | 威:威势。 使君主畏忌的威势。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
| 游行示威 | 广大群众为了庆祝、纪念、示威等在街上结队而行。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些口号下煽动一部分人游行示威,蓄谋让外国人把他们的言论行动拿到世界上去广为宣传。” |
| 曜威燿武 | ||
| 取威定功 | 取得威望,策定功勋。比喻功高威重。 | 《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 |
| 威风八面 |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
| 威仪孔时 | 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 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
《诗经・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
| 狐虎之威 |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威的成语、带威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