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妇的成语

带妇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痴心妇人负心汉 痴:入迷;负心:对爱情不忠。
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
明・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痴心妇人负心汉,这等相思空好看。”
愚夫愚妇 旧时称平民百姓。 《尚书・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谋及妇人 谋:计议,商量。
指机密大事与不明大义的妇女商量,因而遭致失败。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五年》: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贩夫贩妇 旧称小商小贩。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长舌之妇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唐・姚思廉《梁书・曹景宗传》:“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老弱妇孺 年老体弱的妇女和年幼的儿童。指没有生活能力而需要别人扶持照顾的人。
匹妇沟渠 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 清・李渔《蜃中楼・望洋》:“我偷生不为求瓦全,念玉碎,须明声价,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
男耕妇织 男的耕田,女的织布。形容辛勤劳动或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生活。
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
夫妇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
指夫妻吵架不和。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2回:“自此谭、巫夫妇反目难以重好。”
寡妇鳏男 寡:寡妇;鳏:鳏夫。
死了丈夫的女人和无妻的成年男子。指孤男寡女。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只鸾孤凤,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捉对。”
勇男蠢妇 粗鲁的男人,蠢笨的妇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宝玉素昔最厌勇男蠢妇的,今日却如何又命这两个婆子进来?”
佳儿佳妇 指好儿子,好媳妇。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夫唱妇随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
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妇姑勃谿 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挈妇将雏 挈:带领;雏:幼儿。
带着妻子儿女。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孤子寡妇 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战国・楚・宋玉《高堂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泼妇骂街 泼妇:泼辣凶悍的妇女。
象泼妇在街上当众谩骂。多指大肆攻击、谩骂别人。
邹韬奋《经历・新闻记者的作品》:“对政敌或争论的对方有着诚恳的礼貌,一点没有泼妇骂街的恶习气。”
妇姑勃豨 妇姑儿媳和婆婆;勃豨家庭争吵。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也比喻内部争斗。 战国・庄子《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豨。
糟糠之妇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元・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允备贞洁韦柔之德,糟糠之妇,今始见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妇人孺子 妇女孩子。 《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思妇病母 谓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喻作伪。
黄绢幼妇 “绝妙”二字的隐语。 宋・金盈之《醉翁谈录・约朋友结果檄书》:“文妙黄绢幼妇,赋高乌有子虚。”
妇人之仁 仕:仁慈。
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高明妇人 旧指有见识的妇女。 《魏书・李孝伯传》:孝伯妻崔赜女,高明妇人,生一子元显。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妇的成语、带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