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契的成语
带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至交契友 | 至:极,最;契:投合。 交谊最深而又情投意合的朋友。 |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我想此处司马白乐天,及某至交契友,不免上岸探望他一遭。” |
莫逆之契 | 莫逆:没有抵触;契:相合。 指朋友之间情投意切,心心相印的深厚友情。 |
晋・范弘之《与王珣书》:与先帝隆布衣之好,著莫逆之契。 |
情投契合 | 同“情投意合”。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
松心契 | 松树苍劲挺拔,四季常青。用来比喻牢不可破的友谊。 | 唐・刘禹锡《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日托松心契,新交竹使符。 |
道同契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晋・陆云《失题》诗:“道同契合,体异心并。” |
契船求剑 |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丹书铁契 |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
《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
契合金兰 | 契合:投合。 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 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
明・汪廷讷《狮吼记・赏春》:“自合与老爷情投胶漆,契合金兰。” |
互道契阔 | 道、叙说。契阔,久别思念之情。全句是说彼此叙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形容久别重逢,彼此寒暄话旧。 |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神会心契 | 会:领会,理解;契:投合。 互相之间,内心理解并相投合。 |
《宣和书谱・行书・王安石》:“而京师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 |
默契神会 | 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 |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
死生契阔 | 契阔:久别的情怀。 指生死离合。 |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同心协契 | 契:投合。 齐心协力。 |
《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
契若金兰 |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
忘年之契 |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 唐・颜真卿《孙逖文集序》:“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忘年之契。” |
水乳之契 | 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至伏肘腋之间,而为心腹之大患,托水乳之契,而藏钧距之深谋,则不知者或多矣。” |
同符合契 |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
忘言之契 | 忘言:无需语言说明;契:意气相投。 指彼此以心相知,不拘形迹。 |
《晋书・山涛传》: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
金兰契友 | 金兰:指友情投合,交谊深;契:投合;契友:情投意合的朋友。 泛指结拜兄弟。 |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逾绳越契 | ①谓在结绳、书契之前没有文字。绳、契指结绳、书契。②引申指不通文字。 | 《后汉书・班固传下》:“逾绳越契,寂寥而亡诏者,《系》不得而缀也。” |
忘形之契 |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
金兰之契 | 金:黄金。 兰:香草。 契:投合。 指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指结拜弟兄。 |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针芥之契 | 同“针芥相投”。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契的成语、带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