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的成语

带大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3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尘头大起 指尘沙尘土高高扬起。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大喜过望 望:希望。
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东汉・班固《汉书・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大难临头 难:灾祸;临:到来。
大灾大祸降临头上。
庄周《庄子・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狼烟大话 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管桦《清风店》:“他就喜欢听那些狼烟大话,听这些人帮着他摆龙门阵!”
无毛大虫 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光从表面不易看破的凶恶之物。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四件事无毛大虫,再休与酒色财气相逢。”
大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大开大合 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清・赵翼《忧旱》:“今年天作奇文章,大开大合为弛张。”
末大必折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大是大非 是:正确;非:错误。
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高牙大纛 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
瞒天大谎 指天大的谎话。形容漫无边际的假话。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把偏房说成正房,一味瞒天大谎,全无半点真实。”
大吹大擂 吹:吹嗽叭;擂:打鼓。
原指用劲地吹喇叭和敲锣打鼓;表示庆贺。现比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赐你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喜庆的筵席。”
高谈大论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五花大绑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大隐朝市 朝市:朝廷和集市。
指真正的隐士不必隐居山林,可以隐居在闹市。
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廓开大计 廓开:阐述,发挥。
阐发远大的谋略。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欢眉大眼 欢:欢喜,快乐。
眉开眼笑的样子。
谷峪《新事新办》:“凤兰欢眉大眼的坐在贵德的旁边。”
胆大妄为 妄:胡乱。
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大卸八块 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块。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豁肚子咧!要开膛咧!迟一会还要大卸八块呢!”
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声。
放声大哭。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大丈夫能屈能伸
久闻大名 闻:听到。
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高文大册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宋・汪藻《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女大当嫁 同“女长须嫁”。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1回:“愚兄想‘男大须婚,女大当嫁’,古来大礼。”
大人不见小人怪 怪:责备,埋怨。
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不见怪,加以原谅。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一为他们无知,二看卑职面上,您就恕过他们吧。”
大辩不言 大辩:善于辩论。
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喜功好大 功:功绩,成就;好:爱好,喜欢。
喜爱干大事,建大功业。多形容浮夸的作风。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彭尚书奏折》:“喜功好大,妄逞材能。”
胆大包身 胆比整个身体都大。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旧唐书・李昭德传》: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偿其大欲 偿:达到,满足。
欲:欲望。
大欲:野心。
指满足了他最大的欲望,或达到了他的野心。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但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大的成语、带大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