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外的成语

带外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3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逍遥物外 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英华外发 英华:美好的才华。
美好才能表现出来。
《礼记・乐记》: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
致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北史・薛辩传》:“朕且含养,致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析。”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
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内修外攘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置之度外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
形容不放在心上。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 荐举人才时,无论有仇的外人或自己的亲人,只要有才能,一律任用。指推举人才,公正无私。 史记晋世家:“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傒举解狐;解狐,傒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外柔内刚 柔:柔顺。
刚:刚强。
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枝外生枝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 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内仁外义 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外合里应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前汉书平话》上卷:“高皇大喜,既便来日准备外合里应,拿捉陈豨。”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
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庄周《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外刚内柔 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逍遥事外 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内重外轻 内:京都;外;外省。
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
元《宋史・高宗纪》:“以内重外轻,命省台、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外顺内悖 悖:悖逆,违背。
表面上顺从,实际悖逆。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自天宝以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克不刚,孽臣奸隶,蠹居綦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孙,如古诸侯,自擅其地,不朝不贡,六七十年。
外交词令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里里外外 里面和外面。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时值秋残冬到,石秀里里外外,身上都换了新衣服穿着。”
海外扶余 指遥远的外国。 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内应外合 应:接应;合:配合。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须:应当。
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中干外强
外腴中干
天魔外道 外道:佛家语,指不合佛法的教度。
指正统以外的的异端流派。
《梵网经》卷十: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
外交辞令 辞令:应酬、对答的言词。
指外交上应对得体的言词。也指一般场合中得体、中听的敷衍应付性的言语。
还是挑选几个最会演说,最长于~的人去向他们游说,说动他们的良心。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内外勾结 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2章:“他领导的那场‘里应外合’的战斗,居然被安上一个‘内外勾结演苦肉计’的嫌疑。”
分外妖娆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
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外感内滞 滞:滞留。
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外的成语、带外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