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夏的成语

带夏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夏虫不可语冰 语:谈论。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冬箑夏炉 箑:扇子。
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无间冬夏 见“无冬无夏”。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无间冬夏,读书恒至夜半。”
秋行夏令 令:时令。
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无冬历夏 谓一年到头。 《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这水呀,无冬历夏,总是一个劲儿地淌。”
夏鼎商彝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元汤式《一枝花・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
子夏悬鹑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
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荀子・大略》:“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春去夏来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冬暖夏凊 凊:凉。
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凊。
夏虫朝菌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夏虫不可言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回:“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冬箑夏裘 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南朝・宋・鲍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霜凋夏绿 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撰有诗句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冬暖夏凉
郭公夏五 《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夏炉冬扇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汉・王充《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夏虫疑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夏雨雨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西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冬裘夏葛 裘:皮衣;葛:葛麻衣。
泛指美服。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冬扇夏炉 比喻不合时宜。 东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行得春风望夏雨 行:施。
比喻要先给别人好处,然后别人才会给自己好处。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我本是好人家孩儿,不是娼人家妇女,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夏葛冬裘 葛,多年生草本,茎纤维可织夏布。裘,皮衣。1形容应时的服装。2比喻人做事能灵活应用。 庄子让王篇:“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
随车夏雨 见“随车致雨”。 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史……加赠奉直大夫制》:“赈凶灾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
夏五郭公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夏的成语、带夏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