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备的成语

带备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内修政治,外治武备 修:修治;政治:政策;治:管理;武备:军备。
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做好军事准备。
战国・吴起《吴子・图国篇》卷一: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百废备举 举:兴办。
一切被废置的事情全部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明年六月,百废备举,庙有新室,学有新含。”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乘其不备 乘:趁。
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去侵害对方。
明・郭勋《英烈传》第53回:“我们不如同众将暗去劫营,这是乘其不备,必可生擒徐达矣。”
词简意备
养儿备老 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自己年老时有人赡养。 唐书・张元稹《忆远曲》:嫁夫恨不早,养儿将备老。
德容兼备 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
兼备:都具备。
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用心访个德容兼备的,我老爷总肯是一般相看。”
春秋责备贤者 春秋:孔子修订《春秋》书;贤者:指才德兼备的人。
指《春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严格要求。
北宋《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书中,常责备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其:敌方;意:意料。
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求备一人 求:希求;备:具备,完美无缺。
要求人完美无缺。形容苛求过分。
《尚书・君陈》:尔无仇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备尝艰难 备:全、遍;尝:经历。
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智勇兼备 智:智谋。
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9回:“此人智勇兼备,善于用兵,主公即当调回,可以退敌。”
文武兼备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戒备森严 戒备:警戒防备;森严:严肃;严密。
指警戒防备极其森严。
《国语・晋三》:“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宽备窄用 作计划要宽裕一些,用起来节省一些。比喻作计划要留有余地。
常备不懈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
时常准备着;从不松懈。形容警惕性高。
无一不备 谓样样齐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无一不精,无一不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备而不用 备:准备。
准备好而暂时不用;以应急需。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自备资斧 资斧:旅费、盘缠。
指自己准备旅费。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备尝忧患
备预不虞 不虞:预料不到。
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事前就要有所准备。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备预不虞,善之大战也。
材能兼备 材:通“才”。
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德荣兼备 品德贞淑而且仪容美好。旧时对女子的褒美之辞。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直待事成之后,方可与老爷得知。必用心访个德容兼备的,我老爷总肯是一般相看。
备尝辛苦 备:尽、全。
尝:经历。
受尽了艰难困苦。
唐・韩愈《顺宗实录》:“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万物皆备于我 于:表示被动。
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楚毒备至 楚毒:古代炮硌之刑;备:尽,全。
指使用各种刑罚。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
掩其无备 掩:掩袭;备:防备。
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备的成语、带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