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士的成语

带士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敬贤礼士 礼:以礼相待,尊重。
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岩居之士 岩居:住在山洞里。
指隐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好显岩穴之士而朝之,则战士怠于行阵。
金闺国士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折节待士 指屈己待人。 《周书・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枯槁之士 枯槁:瘦瘠。
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江海士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山谷之士 泛指旧时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 战国・庄子《庄子・刻意》:此山谷之士,枯槁赵渊者之所好也。
国士无双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青钱学士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北宋《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士饱马腾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谦以下士 下:屈己尊人。
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名士夙儒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
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北宋《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文人雅士 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
忠臣烈士 指忠义刚烈的臣子。 唐・魏征《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折节下谋士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
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唐・储光羲《贻鼓吹李丞》:“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
横行介士 介士:同“甲士”,披甲的士兵。
螃蟹的别称。
宋・傅肱《蟹谱・兵权》:出师下寨之际,忽见蟹,则当呼为横行介士,权以安众。
仁人义士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求贤用士 访求并任用贤能的人才。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贤用士哩,你依着师父出去。”
岩穴之士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
达士拔俗 达士:达观的人;拔俗:不同凡俗。
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躬先士卒 犹身先士卒。 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誓将首冒锋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及门之士 及:到。
旧泛指登门求教的弟子。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元史・许廉传》: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
壮士断腕 见“壮士解腕”。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耿介之士 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
指正直的人。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白衣大士
钦贤好士 钦:敬。
尊敬贤能爱惜人才。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闻王钦贤好士,吐握不倦,苟有一介,莫不毕至。”
志士仁人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熊虎之士 熊虎:猛兽。
指勇猛之士。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轻贤慢士 轻:轻视;慢:傲慢。
轻视有才能的,不尊敬读书人。形容轻狂傲慢,狂妄无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士的成语、带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