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境的成语
带境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身入其境 | 身:亲身;境:环境。 指亲自经历了那种境地。 |
清・周生《扬州梦・梦中人・毕生妇》:“时而点头会意……时而如身入其境。” |
渐至佳境 | 见“渐入佳境”。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
逆境顺受 | ||
闭境自守 | 指封闭四境,严加防守。 | 明・唐顺之《与河南李中丞石迭书》:“吾兄以素望起而任磁镇之计,若太原再警,势须鼓行而前,不得闭境自守而已也。” |
亲临其境 | 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
苦乐之境 | 境:境地。 痛苦与欢乐的境界。 |
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 |
渐入佳境 | 佳境:美好的境界。 逐渐进入美好境界。比喻情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
事过境迁 |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境:情况;迁:变动。 |
清・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
保境安民 |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 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
境过情迁 | ||
无人之境 | 境:地方。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
宋・杨万里《国势中》:“不茸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
太虚幻境 | ||
身历其境 | 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
陷入绝境 | ||
开疆拓境 | 同“开疆拓土”。 | 明・陈子龙《晋论》:“武帝开疆拓境,几侔秦汉。” |
永无止境 | 止境:尽头。 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
茅盾《秦岭之夜》:“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 |
佳境渐入 | ||
学问无止境 | 止境:尽头。 学问是没有尽头的。 |
|
蓬莱仙境 | ||
身临其境 | 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 亲身到过那个地方。 |
明・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
人间仙境 | ||
名利之境 | 境:场所。 名和利的场所。指官场。 |
唐・杨炯《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太玄,且忘名利之境。 |
身当其境 | 见“身临其境”。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这些资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写些更具体的事实来,使未身当其境的朋友们也同样感泣一下。” |
入境随俗 | ||
境与心违 | ||
保境息民 | 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 《周书・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
漫无止境 | 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 |
如入无人之境 | 境:地方。 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
《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邈取之意。” |
入境问俗 |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大同境域 | 大同:所有地方都这样。 古代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指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境的成语、带境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