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的成语

带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6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地无遗利 遗:遗留,遗漏。
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天崩地裂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要害之地 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
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亦作“要害之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凡东北一带要害之地,皆其统辖,声势强盛。”
天不怕,地不怕 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老爷小时何曾像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
假天假地 假天:指开天窗;假地:在室内架阁板。
开天窗为室内增添光线,架阁板为子女安顿住处。形容居住条件恶劣,生活窘迫。
宋・陶谷《清异录・居室》:贫者以室不露明,上安油瓦,以窃微光。又或四邻局寒暑,则半空架板版,叠垛箱筥,分寝儿女,故有假天假地之称。
天生地设 犹天造地设。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
感天地,动鬼神 感:感动。
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
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向令风雅而不变,则诗为之道,狭隘而不及情,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
用钱因地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指善于依据客观条件办事。 汉・班固《东观汉纪・公孙述载记》: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也。
地广民稀 广:宽阔;稀:稀少。
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推天抢地 形容乱推乱搡。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殷天动地 殷:震动。
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
天值地值 通常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盆朝天,碗朝地 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老舍《方珍珠》第四幕:“看,这里盆朝天,碗朝地,没人管。”
天地开辟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地穷山尽
普天匝地 满天遍地,普天下。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功均天地 均:同。
功绩与天地等同。形容功劳极大。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天授地设 谓天然形成。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5卷:“凡登览而惝恍、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尔。”
动地惊天 惊:惊动;动:震撼。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
形容极少的土地。
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置锥之地 置:放。
锥:锥子。
插锥子的地方。形容极小的地方。亦作“立锥之地”。
战国・庄子《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叁天两地 叁:三。
原为易卦立数之义,古代指天取奇数,地取偶数,三是奇数的开端。引申为人的德行可以与天地相比,或人配合天地以成三才。
《周易・说卦》:叁天两地而倚数。
地角天涯 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南朝・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
地广人稠
无地自容 容:容纳;容身。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育王裕禅师法嗣・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掀天揭地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宋・辛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断木掘地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是非之地 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我想第一步只有让你师父跳出是非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帮。”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地的成语、带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