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圣的成语
带圣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东方圣人 | 古代对中国德才最高的人的称呼。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所指对象不一样。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融觉寺》:流支读昙谟最《大乘义章》,每弹指赞叹,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之,传之于西域。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昙谟最为东方圣人。 |
规贤矩圣 | 谓效法圣贤。 | 宋・叶適《〈覆瓿集〉序》:“长铺广引,浩绝河汉,渠不起其辨!规贤矩圣,皎逾雪霜,渠不范其廉!” |
柳圣花神 | 喻指风流女子。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俺]本是个柳圣花神,又不犯寡辰孤运,将俺那爷娘恨,错配了婚姻,虚度青春尽。” |
超凡入圣 | 凡:凡人;普通人。 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
宋・朱熹《朱子全书》第八卷:“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
非圣诬法 | 非:讥议;圣:圣人;诬:诽谤;法:法度。 讥议圣人,诽谤法度。 |
《汉书・金日磾传》:非圣诬法,大乱之殃。 |
历朝圣训 | 前几代皇帝的遗训。比喻旧的教条。 | 梁启超《谭嗣同传》:“先遣内侍持历代圣训授君,传上言。” |
佛口圣心 | 形容言语温厚,心地慈善。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送子观音殿对云:‘我费尽一片婆心……’佛口圣心,自然入妙。” |
出圣入神 | 谓神奇高妙。 | 明・李贽《四书评・孟子・尽心下》:“中问六语最吃紧,正是出圣入神真口诀,凡具善信根基者佩服之。” |
至圣先师 | 至:最。 旧时特指孔子。 |
《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
主圣臣良 |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
圣之时者 | 圣:圣人。 指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旧时常用来称颂孔子。 |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 |
圣经贤传 | 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 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
梯愚入圣 | 谓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 | 《南齐书・高逸传论》:“佛则不然,具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 |
假传圣旨 | 比喻假借上峰的旨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 郭沫若《洪波曲・反推进》:他们假传圣旨,说是奉了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命令搜查书店。 |
灵丹圣药 | 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 |
君圣臣贤 | 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 《旧唐书・马燧传》:“道无不行,谋无不臧,君圣臣贤,运泰时康。”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十九回:“当今乃尧舜之世,君圣臣贤。” |
绝圣弃智 | 圣、智:智慧,聪明。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
春秋・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神圣工巧 | 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 《难经・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圣人无常师 | 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
唐・韩愈《师说》:对人无常师,孔子师剡子、苌弘、师襄、老聃。 |
圣君贤相 |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 《荀子・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
主圣臣直 | 主:君主。 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 |
绝圣弃知 | 绝:断绝;圣:智慧;弃:舍去,抛开;知:通“智”,智慧。 指摒弃聪明智巧,回归天真纯朴。 |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
殷忧启圣 | 殷:深。 深切的忧虑能启发最高的智慧。 |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
齐天大圣 | 指神通广大的人。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 |
圣神文武 |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 《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
伏地圣人 | 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 |
内圣外王 |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 战国・庄子《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
圣人忘情 | 圣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 指圣人不为感情所动。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
古圣先贤 | 圣:品德智能极高。 贤:有才能有道德。 古代的圣人贤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圣的成语、带圣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