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的成语

带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抔土未干 抔:手捧;抔土:一捧土,这里指陵墓。
陵墓上的土还没有干。比喻死去不久。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灰容土貌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方土异同 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
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
《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身为粪土 死后只能化为粪土。形容身死被弃。 《战国策・秦策五》: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
立锥之土 立锥:插锥子。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
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敌:对抗;堰:拦河坝。
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元・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土头土脑 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
分茅赐土 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清・李渔《夺锦楼》:“不止分茅赐土,允宜并位于中宫。”
土穰细流 土壤:泥土;细流:小河。
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西方净土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安土息民 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
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率土宅心 率土:四海之內。
宅心:归心。
指天下归心。
《晋书・后妃传下》:“领司徒蔡谟等上奏曰:‘嗣皇诞哲岐嶷, 继承天统,率土宅心,兆庶蒙赖。’”南朝・梁武帝《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诏》:“威惠外宣,德行内敏,群后归美,率土宅心,可立纲为皇太子。”
列土封疆 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
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王子,列土封疆非为诸候,皆以为民也。”
裂土分茅 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茅茨土阶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一》:“礼有损益,质文无常,茅茨土阶,致其肃也。”
分茅胙土 分茅列土。 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议后纪》:“数公皆人杰,无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广孝,岂止富贵终其身而已乎!”
土鸡瓦狗 见“土鸡瓦犬”。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开疆拓土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2回:“卿等屡立战功,开疆拓土,今日之败,乃是众寡不敌,非卿等之罪也。”
累土至山 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土生土养 土:本地的、本国的。
当地成长起来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拒绝。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日:太阳;土:国土。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面色如土 见“面如土色”。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土洋结合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凌叔华《古韵》:“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中心,漫步街头,西式或土洋结合的简陋店铺比比皆是。”
寸土尺金 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清・杨懋建《帝城花样・纫芗传》:“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列土分茅 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土洋并举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赐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土的成语、带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