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的成语
带国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9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辱国殄民 | 见“辱国殃民”。 | 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
隐然敌国 | 见“隐若敌国”。 | 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 |
功在党国 | ||
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
卖国求荣 | 荣:荣华富贵。 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 |
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之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
亡国必楚 | 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破国亡宗 | 国家毁灭,宗族消亡。 | 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用商鞅桑宏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尽瘁事国 | 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事:服务,效力。 比喻用尽心思和精力为国家效力。 |
《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
朝章国故 |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日记或书信,是向来有些读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于是害得名人连写日记和信也不敢随随便便。” |
忠君报国 | 忠于国君,报效国家。 | 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
上医医国 |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 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
《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
安邦治国 | 使国家安定太平。 |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同舟敌国 |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大盗窃国 | 窃:盗取。 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
兴邦立国 | 邦:国家。 建立和振兴国家。 |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 |
国耳忘家 | 见“国而忘家”。 |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于民润国 | 润:滋益,有利。 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
国将不国 |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 清・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
公忠体国 | 谓尽忠为国。 |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
亡国之器 |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
国家多故 | 故:事故,变故。 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
保家卫国 | 保卫家乡和祖国。 | 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
蹙国百里 | 蹙:缩;国:国土。 指丧失国土或边疆。 |
《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
国难当头 |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
有国难投 |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 |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 |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
忧国恤民 | 恤:体恤。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
汉・徐幹《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
邻国为壑 | 一作“以邻为壑”。把邻国当作自己排泄洪水的沟壑。比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嫁祸邻国。 |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
朝章国典 | 见“朝章国故”。 | 唐・魏征《隋书・牛弘传》:“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虽古文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训范当世。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国的成语、带国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