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的成语

带国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9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国事蜩螗 蜩螗:蝉鸣扰人。
形容国家处于纷乱不堪的状态。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是现在国事蜩螗,人心震动,外交失败,内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时候。”
国尔忘家 尔:助词。
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
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主少国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匡国济时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唐・魏征《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图身忘国 图:谋取。
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唐・白居易《有木诗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婀,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
同舟敌国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蠹国残民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宋・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国中之国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国贼禄鬼 国贼:危害国家的坏人;禄:官吏的俸给。
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福国利民 福:护佑。
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忠君爱国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国人皆曰可杀 皆:都;可:能。
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经国之才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裕国足民 裕:富饶。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民,更不外索。”
兴国安邦 兴:兴盛;邦:国家。
国家兴盛安定。
《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敌国通舟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亡国之余 余:余留。
已灭亡国家留下来的后代。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千乘之国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亡国三户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家亡国破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国计民生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御敌于国门之外 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
将敌人阻挡在境外。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国富民丰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国难当头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定国安邦 邦:国家。
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捐躯殉国 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
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国的成语、带国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