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固的成语
带固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负固不悛 | 负固:依仗地势险固;悛:改悔。 倚恃险阻而不臣服。 |
《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下卷:“若负固不悛,执迷不返,则命将遣师剿平诸国。” |
汤池之固 | 汤:热水;池:护城河。 形容坚不可摧。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苦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
金汤之固 | 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 明・张岱《龙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赖有金汤之固。” |
欲取固与 | ||
根深蒂固 | 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 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
先秦・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崤函之固 | 比喻地势十分险要。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
本固邦宁 | 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 《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
深根固蔕 | 同“ 深根固柢 ”。 晋 左思 《魏都赋》:“ 剑阁 虽嶛,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蔕也。 ”《晋书·刘颂传》:“若乃兼建诸侯而树藩屏,深根固蔕,则祚延无穷,可以比跡三代。 ”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深根固蔕无计遯,倏。 |
|
根深本固 | 指根基深厚牢固。 | 《淮南子・泰族训》:“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
婴城固守 | 婴:围绕;婴城:据城。 据守城池牢固设防。 |
东汉・班固《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 |
固壁清野 | 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 《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
磐石之固 | 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 《晋书・陆机传》:“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难,以成盘石之固。” |
蒂固根深 | 参见[根深蒂固]。 | |
固阴沍寒 | 固:牢固;沍:紧闭。 形容不见天日,非常阴冷。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四年》:深山穷谷,固阴沍寒。 |
负固不服 | 依恃险阻而不臣服。 | 《周礼夏官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郑玄注:“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
结草之固 | 结草:用草扎结而成。 形容很不牢固,就象草扎的一样。 |
晋・干宝《晋记・总论》: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 |
覆盂之固 | 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 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
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
根深柢固 |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 韩非《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
盘石之固 | 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 《晋书・陆机传》:“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难,以成盘石之固。” |
顽固不化 | 化:改变。 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
保固自守 | 指凭借天险,坚守不战。 | 《后汉书・侯霸传》:及王莽之败,霸保固自守,卒全一郡。 |
固执成见 | 见“固执己见”。 |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深闭固拒 | 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 清・魏源《拟进呈序》:“以金匮石室进呈乙览之书而视同阴谋,深闭固拒。”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先秦・李耳《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
顽固堡垒 | 比喻顽固不化的人。 | |
无根而固 | 固:牢固。 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
《管子・戒》:“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
神完守固 | 神:精神;完:完美;守:操守。 精神饱满,坚持操守。 |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财神完而守固。” |
根牢蒂固 | 根基牢固。 |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从来说‘腊雪培元气’,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
深沟固垒 | 犹深沟高垒。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我兵兼程而进,疲劳未息,宜深沟固垒,待诸侯兵集,然后合攻。” |
深壁固垒 | 犹深沟高垒。 | 《晋书・蔡豹传》:“宜顿兵所在,深壁固垒,至秋不了,乃进大军。”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固的成语、带固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