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喙的成语

带喙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无从置喙 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清・庆兰《莹窗异草三编・宠眉叟》:“卢年禾三旬,断狱精严,令人无从置喙。”
长颈鸟喙 喙:鸟的嘴。
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利喙赡辞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清・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无可置喙 犹言没话可说。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则上下猜疑尽释,谗口无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岂不善哉!”
摇唇鼓喙 犹言摇唇鼓舌。 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百喙莫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
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宋・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不容置喙 置:安放;喙:嘴。
不许在一旁插嘴。
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跂行喙息 跂行:虫爬行,喻指有足能行者;喙:鸟嘴,指动物的嘴;喙息:用口呼吸。
指含有人在内的各种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跂行喙息蠕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百喙一词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清・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别置一喙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诳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辄奉以为圣经贤传,不敢别置一喙,闻人出一议,辄摇手闭目,以为侮圣人之言。”
百喙莫明 喙:嘴;莫:不能。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有冤难伸。
宋・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明。
喙长三尺 喙:嘴。
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庄周《庄子・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
百喙难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
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六回:“此时证据显然,百喙难辩。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每服一事,即授一筹。”
百喙难辞 喙:嘴,借指人的嘴。
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喙的成语、带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