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唱的成语

带唱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夫唱妇随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
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山吟泽唱 山歌民谣。 明・吴承恩《序》:“夫兔人葛妇,不班于黼芾;山吟泽唱,无谓于律吕。”
亢音高唱 亢:喉咙。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汉・傅毅《舞赋》:“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唱反调 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在会上,即使不和上面唱反调,至少也得闹出点新花样。”
浅斟低唱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宋・陶穀《清异录・释族》:“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
更唱叠和 指相互以诗词酬答。同“更唱迭和②”。 明・宋濂《寄和右丞温迪罕诗卷序》:“吾昔在中州文物府中更唱叠和者,为何如耶?”
一吹一唱 吹:吹嘘。
唱:唱和。
两个人说话,互相帮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二人一吹一唱,说得颜氏心中哑口无言,心下也生疑惑,委决不下,把一天欢喜,又变为万般愁闷。”
狐唱枭和 喻坏人互相呼应。 宋・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序》:“由是世充、建德、黑闼、武周之辈,狐唱枭和,蝟芒而来。”
首唱义兵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
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雄唱雌和 比喻相互附和。 清・戴名世《已卯科乡试墨卷》序:“而雷同剿袭,大抵老生腐儒之唾余,雄唱雌和,自相夸耀。”
更唱迭和 ①彼此唱和。②亦作“更唱迭和”。相互以诗词酬答。③指互相呼应配合。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当年邀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逸园》:“太史之女曰蕴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诗,与在山更唱迭和。”
千古绝唱 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 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茶龟’对‘酒鳖’,真千古绝唱也。”
随者唱喁 喁:应和的声音。
指后者附和前者。形容随声附和。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唱高和寡 同“曲高和寡”。宋 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唱高和自寡,非我谁当亲?”。
唱对台戏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浩然《艳阳天》第40章:“他们喊他们的,咱们不跟他们唱对台戏。”
唱筹量沙 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男唱女随 指女方必须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孔丛子・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唱高调 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吹唇唱吼 形容喧闹喊叫。 《南史・侯景传》:“丑徒数万,同共吹唇唱吼而上。”
穷唱渭城 指穷的时候才唱《渭城曲》。
鸾吟凤唱 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高唱入云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热唱冷嘲
彼唱此和 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明史・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埙唱篪应 埙:土制乐器,形如鸡蛋,有六孔;篪: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
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宋・叶适《国子祭酒赠宝谟阁待制李公墓志铭》:公义顺而理和,埙唱篪应,璋判圭合,得于自然。
唱空城计
一唱百和 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低唱浅酌 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
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首唱义举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
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唱的成语、带唱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