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唇的成语
带唇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强唇劣嘴 | 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也则为公心直道,从没分毫诈。也不是强唇劣嘴,要做乡村霸。” |
搬唇递舌 | 挑拔是非。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
巧舌花唇 | ||
膏唇拭舌 | 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口燥唇干 |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
摇唇鼓喙 | 犹言摇唇鼓舌。 | 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
唇齿相须 | 犹唇齿相依。 |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
唇辅相连 | 犹言唇齿相依。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
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舔唇咂嘴 | 舔唇:舔嘴唇;咂嘴:舌尖抵住上颚吸气时发出的声音。 形容贪馋的样子。也形容自觉得意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说话间,刘老老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 |
驴唇马觜 | 胡扯,瞎说。 | |
徒废唇舌 | 徒:徒然,白白地。 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废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
缚舌交唇 | 缚:用绳缠束。 闭着嘴,不敢说话。 |
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
泛唇泛舌 | ||
唇腐齿落 |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
舌枪唇剑 | 舌如枪,唇象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 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 |
薄唇轻言 |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 春秋・无名氏《灵枢经・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
咂嘴舔唇 | 见“咂嘴弄舌”。 |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却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咂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
喉焦唇干 | 喉咙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极力劝说。 | 汉・焦延寿《易林》第13卷:“龙马上山,焦无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
摇唇弄舌 |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00回:“你休要摇唇弄舌,你纪大太爷是安善良民,守分百姓,岂可同贼人为伍?” |
粉面朱唇 | 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 |
挑牙料唇 | 摇动嘴唇。谓吵嘴,争吵。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 |
舌干唇焦 |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 |
唇敝舌腐 | 犹唇焦舌敝。 | |
鼻塌唇青 |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 |
调唇弄舌 | 见“调唇弄舌”。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中外人来往,恣意调唇弄舌。” |
咂嘴弄唇 | 见“咂嘴弄舌”。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
颠唇簸嘴 | 谓搬弄口舌。 |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颠唇簸嘴,批点那飞天夜叉之丑。”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挑唇料嘴 | 见“挑牙料唇”。 |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
舌剑唇枪 |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唇的成语、带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