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和的成语

带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戾:罪过。
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处家固然也,即涉世亦何不莫然!”
更唱迭和 ①彼此唱和。②亦作“更唱迭和”。相互以诗词酬答。③指互相呼应配合。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当年邀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逸园》:“太史之女曰蕴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诗,与在山更唱迭和。”
随声响和
打落牙齿和血吞 和:混合。
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风和日暖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宋・王楙《野客丛书・陈胡二公评诗》:“而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邪!”
六亲不和 指和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 《老子》第十八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面和心不和 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船厂大臣又给他面和心不和,将领既不熟悉,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遥相应和 遥:远。
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清史稿・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伪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
风日晴和
乐以道和 乐:音乐。
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
战国・庄子《庄子・天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
和尚吃八方 比喻向各处伸手,捞好处占便宜。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俗话说:和尚吃八方。他家太太老伯连着师姑庵里的钱都会募了来做好事,也算神通广大了。
日和风暖 见“日暖风和”。 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歪嘴和尚 比喻那些为自私的目的而乱搬教条的人。 陆天明《省委书记》:“说上头的经是好经,就是让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样!”
礼之用,和为贵 和:和谐,协调。
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二折:“他的质当从表饶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黄银。”
三杯和万事 和:缓和。
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狐唱枭和 喻坏人互相呼应。 宋・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序》:“由是世充、建德、黑闼、武周之辈,狐唱枭和,蝟芒而来。”
趁水和泥 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比喻乘机行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这母货不早不晚,来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热打铁,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安和乐利
群居和一 和一:和谐一致。
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和谐一致。
战国・赵・荀况《荀子・策辱》:“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和风丽日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宋・柳永《西平乐》词:“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和风细雨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南朝・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响和景从 见“响答影随”。 明・张居正《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吕公墓志铭》:“稽古盛际,同寅协恭,百僚师之,以洽时雍,譬伯与仲,响和景从。”
指着和尚骂贼秃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和隋之珍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
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
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雄唱雌和 比喻相互附和。 清・戴名世《已卯科乡试墨卷》序:“而雷同剿袭,大抵老生腐儒之唾余,雄唱雌和,自相夸耀。”
和蔼近人 和蔼:和善。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和的成语、带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