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告的成语
带告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5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不敢告劳 |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 
| 丁宁告戒 | 丁宁;再三嘱咐。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 
| 告老在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 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 
| 悬车告老 | 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同“悬车致仕”。 | 汉・蔡邕《陈寔碑》:“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 | 
| 告老还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 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 | 
| 指日告罄 | 指日:不久。 指事情或工作很快就可以完成。  | 
            |
| 大功告成 | 功:事业;告:宣告。 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 兴词告状 | 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告状:打官司。 写状词打官司。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谁想俺小舅子打死两个人的命,那苦主要行词告状。 | 
| 死告活央 | 苦苦恳求。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当下二人死告活央,说的西门庆肯了。” | 
| 颠连无告 | 颠连:困顿不堪。 生活困苦不堪而又无处告贷和诉说。  | 
            宋・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我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 | 
| 自告奋勇 |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 
| 奔走相告 | 奔;走:跑。 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 
            宋・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 
| 安民告示 | 安:安定;告示:布告。 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 
| 无头告示 | 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昨日‘半梁山’在那里贴出好些无头告示,声言要同‘赛少林’厮拼。” | 
| 首战告捷 | 第一仗就取得胜利。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见到了人,人又还健康——母亲觉得朱静芳是首战告捷。” | 
| 三求四告 | 再三求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 
| 谆谆告诫 | 恳切、耐心地劝告、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 
            宋・费衮《梁溪漫志・闲乐异事》:“命诸子子妇皆坐,置酒,谆谆告戒,家人见公无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 | 
| 乞哀告怜 | 哀:怜悯;告:请求。 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 
| 求亲告友 | 请求亲友救济。 | 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 
| 龟厌不告 | 指屡加龟卜,致使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 | 《诗经・小雅・小旻》:“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 
| 告贷无门 | 告贷:向别人借钱。 想借钱但没有地主借。指生活陷入困境。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一部:“是如何告贷无门,处处受别人的嘴脸。” | 
| 道路相告 | 路上行人互相传递消息。形容消息或事件引人注目。 | |
| 告老还乡 | 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 | 
| 无可奉告 | 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 朱自清《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其实是‘无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语气略觉轻些。” | 
| 恶人先告状 |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 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 大工告成 |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 
| 奔相走告 |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著相互转告。 | 《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 
| 打小报告 | 暗地里向领导反映别人问题。 | 梁实秋《槐园梦忆》:“这时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打小报告:‘程季淑不久要结婚了,下半年的聘书最好不要发给她。’” | 
| 嗷嗷无告 | 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 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  | 
            宋・陈亮《中兴论》: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 | 
| 上求下告 | 告:请求。 指到处请求。  | 
            《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告的成语、带告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