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吾的成语

带吾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敬爱。
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左支右吾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
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元《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
江左夷吾 《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
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
后来诗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
迟迟吾行 迟迟:慢慢地。
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前一“老”:敬老。
尊敬自己家族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族的长辈。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支吾其辞 支吾:言辞不清。
指言语含糊,搪塞应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实情。
叶圣陶《秋》:“她心里固然不舒服,脸上却不好意思发作,便支吾其辞说忘了。”
独善吾身 同“独善其身”。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唯吾独尊 见“唯我独尊”。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苍吾让兄
吾膝如铁 比喻刚强不屈。 《元史・李齐传》:“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
河汉吾言 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
入吾彀中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
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先吾著鞭 比喻快走一步,占先一步。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金吾不禁 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
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唐・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东支西吾 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下第三局时,频频以目送情。小道人会意,仍旧东支西吾,让他过去。”
从吾所好 从:听从,顺从;吾:我。
遵从我的爱好行事。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爱护。
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道东矣 道:主张。
自己的学术主张得人继承和推广。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
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支吾其词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驰志伊吾 《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
”伊吾,今新疆哈密。后因以“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
《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於伊吾之北矣。”
今吾非故吾 吾:我;故:过去。
今天的我不是过去的我了。指对过去有悔悟、否定的意思。
宋・王炎《元日书怀诗》:年光除日又元日,心事今吾非故吾。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吾的成语、带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