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含的成语
带含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含商咀征 | 亦作“含宫咀征”。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 |
含蓼问疾 | 蓼:一种苦味水草。 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
含冰茹檗 | 见“饮冰食檗”。 | 清・李枢《〈精忠传弹词〉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 |
含污忍垢 | 忍受屈辱。 | 《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
束贝含犀 | 谓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元・汤式《一枝花・赠妓素兰》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 |
含糊两可 | 见“模棱两可”。 | |
含宫咀征 | 见“含商咀征”。 | |
忍泪含悲 | 忍着眼泪,含着悲痛。形容勉强克制着悲伤。 | 明・罗贯中《粉妆楼》第六十三回:柏爷坐上公案,左右排班已毕,只得忍泪含悲,吩咐升炮开刀。 |
嫣然含笑 | 嫣然:美好的样子。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涩。” |
抱柱含谤 | 抱柱:比喻坚守信约。 坚守信约却遭到诽谤。 |
《晋书・石崇传》:是以虽董司直绳,不能不深其文,抱柱含谤,不得不输其理。 |
含垢藏疾 |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含血潠人 | 见“含血喷人”。 | |
加绪含容 | 绪:功绩。 增加功绩,包含宽容。 |
|
含恨九泉 | 指抱怨而死,在地下还带着怨恨。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只因去寻吴瑞庵,遂被功名耽延岁月,归来迟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
风木含悲 |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含垢忍污 | 同“含垢忍耻”。 |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
含蘗全贞 | ||
包含万象 | ||
含冤负屈 | 负:背着;屈:委屈。 指蒙受冤枉、委曲。 |
元・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
含苞吐萼 | 苞: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叶片;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形容花朵即将开放的状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式呈妍。” |
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
戴眉含齿 | 见“戴发含齿”。 |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
孕大含深 | 孕:包涵。 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
满面含春 | 比喻心情喜悦舒畅,满脸笑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哪里?’” |
属纩含饭 | 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含饭: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 代指入殓。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0回:“不孝于先严见背之日,未获属纩含饭,是尚何以靦颜而为人子也耶!” |
含苞欲放 | 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 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
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
抱屈含冤 | 抱屈:受委屈。 形容人遭受冤屈。 |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上》:朝权国柄,委之群孽,剿戮忠贤,诛残台辅,含冤报痛,噍类靡余。 |
含垢包羞 | 同“含垢忍耻”。 | 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
含瑕积垢 | 比喻蒙受耻辱。 | 明・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况仆含瑕积垢以此终世,惟应躬耕灌园,矢沟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补东隅之失,庶几不诒田夫野人讪笑。” |
含笑入地 | 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 | 《后汉书・韩韶传》:“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含的成语、带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