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否的成语

带否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惟惟否否 惟惟,别人说是,他便跟著说是。否否,别人说不,他便附和著说不。形容附和别人的说法而不敢有异议。与“惟惟遵命”义同。 史记太史公自序:“惟惟否否,不然。”
无可否认 不可能不承认。 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否往泰来 见“否2去泰来”。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否极阳回 犹言否极泰来。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否终则泰 谓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泰来否往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
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
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否终而泰 否:坏;泰:好,顺利。
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无所可否 不赞同也不反对。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否极泰来 否:坏;泰:好;顺利。
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弹射臧否 弹射:直率地指摘;臧:好;否:坏。
臧否:褒贬,评论。
直率地进行批评。
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否极而泰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
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元《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进退可否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贤否不明 贤否:好坏。
好和坏不能分辨。指不明是非好坏。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
泰极而否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陟罚臧否 赏罚褒贬。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矢口否认 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唯唯绸否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
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否终复泰 谓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否极泰遇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
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宋・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献可替否 献:进;替:废。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否终斯泰 否:坏;泰:好,顺利。
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南朝・梁・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屯蹶否塞 颠连困厄。 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赏善罚否 见“赏善罚恶”。 《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否极泰回 见“否2极泰来”。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未知可否
晦盲否塞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人涉卬否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
”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
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否去泰来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五代十国・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臧否人物 臧否:褒贬。
评论人物好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否的成语、带否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