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吐的成语

带吐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谈吐风声 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半吐半吞
握沐吐餐 沐:洗头发;吐:吐出。
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北宋《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
口吐珠玑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
形容说话有文采。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吐属不凡 吐属:谈吐。
形容谈吐出众,不同一般。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
出言吐词 见“出言吐气”。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吃人不吐骨头 比喻又残暴,又贪婪。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吞云吐雾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唐・姚思廉《梁书・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虹霓吐颖 吐气成虹霓。形容有丰富的诗文才华。
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吐食握发 同“吐哺握发”。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出词吐气 犹谈吐。 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
扬眉吐气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
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吐肝露胆 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明・李贽《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
吐凤之才 形容写作技巧极高。也比喻精于写作的人。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辍食吐哺 辍:停止;哺:口中的食物。
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谈吐风生 见“谈吐生风”。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1回:“一呼一吸兴致豪,谈吐风生议论高。”
吸新吐故 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汉・王吉《谏昌邑王疏》:“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于以养生,岂不长哉!”
格格不吐 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倾心吐胆 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每买不转的,都是倾心吐胆说真实话。”
谈吐如流 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满生一席之间,谈吐如流,更加酒兴豪迈,痛饮不醉,大郎一发投机,以为相见之晚。”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刚:硬、强;柔:软、弱;茹:吃。
对强硬的不害怕,对软弱的不欺侮。形容不欺软怕硬。
《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一筹不吐 筹:筹划、计谋。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元《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吐哺捉发 见“吐哺握发”。 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不吐不茹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喷珠吐玉 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吐故纳新 原指人体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后比喻扬弃旧的;吸进新的;不断更新。故:旧的;纳:吸入。
战国・庄子《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吐的成语、带吐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