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合的成语

带合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0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肤寸而合 谓(云气)逐渐集合。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维泰山尔。”
还珠合浦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知行合一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六合同风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
古指天下各处的风俗教化完全一样。
《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情投契合 同“情投意合”。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公道合理 见“公平合理”。 西戎《纠纷》:“工要评的公道合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悲欢离合 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
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情投意合 投:契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同谘合谋 谘、谋:询问,商量。
共同商量谋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针芥之合 同“针芥相投”。 清・方文《赠孟六玕明序》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斗榫合缝 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
形容手艺高超。
明・张岱《陶庵梦忆・报恩塔》:“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
气合情投
反经合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持权合变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清・梅曾亮《答朱丹木书》:“阁下前任剧邑,治悍民,不尚黄老;今官督粮道,乃尚黄老,此持权合变才也。”
中西合璧 璧:古代玉器。
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闭造出合
蜂合蚁聚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词》:“蠢彼不庭,敢违天道……欲恃其蜂合蚁聚之势,仗锄耰白挺之徒,垂二十年不宾睿化。”
秾纤合度
同尘合污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同志合道 志:志趣;道:道路。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合从连衡 从:通“纵”;衡:通“横”。
指联合抗敌。
《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破镜重合 见“破镜重圆”。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
合不拢嘴 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合璧连珠
日月合壁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貌合心离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汉・黄石公《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计合谋从 谓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汉・蔡邕《释诲》:“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
合刃之急 合刃:兵器的锋刃碰在了一起,指交战。
指战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时刻。也形容事情发展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汉书・晁错传》: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
齐心合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合的成语、带合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