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号的成语

带号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鬼泣神号 同“鬼哭神号”。 清・感惺《游侠传・侠圆》:“一丛白草杂黄沙,鬼泣神嚎心乱麻。”
号天搭地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砥砺名号 亦作“砥厉名号”。谓自修品节,以保令名。 汉・刘向《新序・杂事三》:“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号啕痛哭 号啕:大哭声。
放声大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
号天扣地 扣:同“叩”,敲击,撞击。
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
《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狂风怒号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
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声。
放声大哭。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号令如山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元《宋史・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涣汗大号 ①谓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谓帝王发布号令。 《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孔颖达疏:“人遇险厄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厄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
呼天号地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先号后笑 ①《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后以“先号后笑”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擗踊哀号 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
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行号卧泣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触地号天 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既出,遂触地号天,几不可生。”
擗踊号呼 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
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
清・汪琬《诰封陈母张淑人墓志铭》:“先生擗踊号呼,几绝者数矣。”
对号入座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买两天对号入座的戏票子。”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
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先笑后号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后以“先笑后号”指命运先吉后凶。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泡病号 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
狼号鬼哭 形容哭声凄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号天叩地 号:大叫;叩:敲击。
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号恸崩摧 恸:哀痛之极,大哭;崩:死亡;摧:伤心。
放声痛哭,异常悲伤,几乎昏死过去。形容极度悲伤。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翩翩孤嗣,号恸崩摧。
号天拍地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咽了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地的不肯放手。”
啼饥号寒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更令明号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发号出令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
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
鬼哭狼号 号:大声哭喊。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
号咷大哭 号咷: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
形容放声大哭。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号唃大哭 号唃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唃而后笑。
街号巷哭 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晋・潘岳《马汧督诔》:“凡尔同围,心焉摧剥,扶老携幼,街号巷哭。”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号的成语、带号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