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危的成语

带危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5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直言危行 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
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沸:开水;釜:古代炊具;巢:窝。
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清・南荃外史《叹老》:“傀儡儿一场热闹,依旧的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岌岌可危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危如垒卵
存亡安危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临危下石 在人家处于危急时向他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居逸思危
临危自计 计:计算。
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五代十国・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褒衣危冠 褒衣:宽大的衣服。
危冠:高帽子。
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危而后济 危:危险,危急;济:接济。
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再给予救助。
《资治通鉴・魏纪・世祖太和元年》: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事危累卵 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危迫利诱 用暴力压迫,用利益引诱。形容软硬兼施,企图使人服从。
危言骇世 骇;震惊,害怕。故作惊人之语,使世人听了吃惊。 宋・吕祖谦《馆职策》: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也。
人命危浅 浅:时间短。
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忧盛危明 犹言居安思危。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转危为安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汉・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鹬蚌相危 同“鹬蚌相持”。 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危机一发 一发:一根头发。
危险到只有一根头发牵拉的时刻。比喻极其危险。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以来,群儒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寖以微灭。
乘人之危 乘:趁;危:危险;灾难。
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居安虑危 同“居安思危”。 《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忘战必危 战:战备。
危:危险,危机。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危如丝发 危:危险;丝发:头发丝。
危险得如同用一根头发挂着。形容形势极其危急。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创开边隙,使天下势危如丝发。
扶危拯溺 溺:落水。
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燕巢危幕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趁人之危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栗栗危惧 栗栗:发抖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
《尚书・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救死扶危 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唐・张鷟《龙筋凤髓判・左右骁卫》:“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易:变易,转变。
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危同累卵 累卵:把蛋累起来。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正色危言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元《宋史・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危的成语、带危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