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博的成语
带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博观约取 | 广泛地阅览,扼要地选取。 | 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
学识渊博 | 指学识深而且广。 |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以约驭博 | 约:简要;驭:驾驭;博:广博。 用简要的去统帅广博的。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
矜奇炫博 | 以奇异和渊博而夸耀、自负。 | 宋・魏了翁《黄侍郎定胜堂文集序》:自余诗文杂著率尚体要,不为浮夸,虽世之矜奇炫博者,反若有所不逮。 |
繁称博引 | 繁:多;博:广。 指行文中的广泛援引。 |
清・曾国藩《湖南文征>序》:“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
兼收博采 | 犹兼收并采。 | 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
博古通今 |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 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
《晋书・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
知今博古 | 贯通古今。知识渊博。 | 元・赵彦晖《点绛唇・席上咏妓》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销。” |
旁搜博采 | 广泛搜集采取。 | 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 |
旁求博考 |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 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
博大精深 |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
明・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 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汪洋浩博 |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 宋・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 |
博学审问 | 博:广;审:详尽细密。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兼览博照 | 犹言明察四方。 | 《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
洽博多闻 | 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
博物君子 | 指博学多识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
博学宏才 |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 |
褒衣博带 | 褒、博:形容宽大。 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
洽闻博见 | 洽:广博。 见闻和知识非常广博。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 |
博闻强记 | 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
通古博今 | 同“通今博古”。 |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
博览五车 |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 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
溥博如天 | 溥:广大;溥、博:周遍广远。 形容广阔,犹如无边的天空。 |
《礼记・中庸》: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
旁收博采 | 广泛收集采纳。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
高才博学 | 学:学问。 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
《周书・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上卅、上郡岁一人,下卅、下郡三岁一人。” |
博览古今 | 博:广博。 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
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
博物洽闻 |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
博采众议 | 博:广;议:建议。 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博的成语、带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