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务的成语

带务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先务之急 指最先急于要做的事情。
识时达务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务本抑末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汉书・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务本力穑 本:农业;穑:收割谷物。
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宋・苏轼《商鞅论》:“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知时识务 务:事。
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
除恶务本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敦本务实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虚谈废务
开物成务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
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殊礼异务 殖、异:不同;礼:礼俗;务:事情。
指不同的礼俗和情况。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帝王者,各殊礼异务,要以成功为统记,岂可绲乎?
不务空名 务:追求。
不追求虚名。形容踏踏实实地工作。
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舍近务远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贪多务得 贪:求多;务:务必。
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除恶务尽 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不识时务 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
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俗务羁身 羁,束缚、牵制。指被日常琐碎的杂事所缠,无法分身。又作“俗务缠身”。
适时应务 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魏书・良吏传序》:“但廉平常迹,声问难高;适时应务,招响必速。”
毛举细务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恃功务高 恃:倚仗;务:追求;高:高傲。
倚仗自己有功劳而追求过高的目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
职务繁杂 指担任的事务烦琐杂乱。 唐・魏征《隋书・牛弘传》:“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卷不释手。”
去恶务尽 去:除掉;务:务必。
清除坏人一定要彻底。比喻不能姑息坏人坏事。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当今之务 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凯传》:“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且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
通时达务 谓了解客观形势。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好高务外
百务具举 各种事务全都兴办。 《明史・沐英传》:“在滇,百务具举。”
捐华务实 捐:舍弃;务:勉力从事。
抛弃浮华,务求朴实。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不急之务 务:事务。
不紧迫的事务。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不务正业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
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唐・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务的成语、带务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