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力的成语
带力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14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心长力短 |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 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 
| 力屈计穷 | 屈:穷尽。 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 
            《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 
| 殚精竭力 | 犹殚精毕力。 |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 
| 残年余力 | 指年老体衰。 |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 苦心竭力 | 竭:尽。 费尽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  | 
            汉・贾谊《新书・权重》:“夫秦日夜深惟,苦心竭力,以除六国之忧。” | 
| 声嘶力竭 | 嘶:哑;竭:尽。 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 
            《晚清文学钞・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 
| 鼓衰力竭 | 鼓:战鼓声;衰:微弱。 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 | 
| 戮力同心 | 戮力:合力;同心:齐心。 齐心合力。形容团结一致。  |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 
| 齐心协力 | 协力:合力。 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 
            《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 软弱无力 | 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 巴金《我的故事》:“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 | 
| 竭力尽能 | 竭:尽;力:力量;能:能力。 使出全部力气与能耐。  | 
            《礼记・燕义》: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 | 
| 协力同心 | 心:思想;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 力不自胜 | 胜:经得住。 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 
            宋・张敦颐《六朝事迹・郗民化蛇》:“无饮食可实口,无窟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 | 
| 心余力绌 | 心里很想干;但力量够不上。 | 宋・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 
| 不自量力 | 量:估计。 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 协心戮力 |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北宋《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 
| 财殚力竭 |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晋书・刘毅传》:“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力竭,无以至此。” | 
| 力穷势孤 | 力量耗尽,势力孤单。常形容受挫后得不到援助的窘迫处境。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桓折了李异、谢旌、谭雄等许多将士,力穷势孤,不能抵敌,即差人回吴求救。 | 
| 身单力薄 | 人少力量不大。 | 柯云路《衰与荣》:“嗳,年轻人,你们怎幺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 | 
| 地丑力敌 |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 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 
| 力软筋疲 | 筋疲力尽。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3回:此时蒋金花力软筋疲,满心只望尚诏救应,被军门右哨下一马兵丁熙趁空一枪,刺于马下。 | 
| 独力难撑 | 独:单独。 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 
            |
| 同心协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 
            唐・姚思廉《梁书・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 化悲痛为力量 | 化:变。 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 
            赵朴初《永难忘(自度曲)》:“闻号召,意深长:‘化悲痛为力量!’” | 
| 笔力扛鼎 | ||
| 力有未逮 | 能力做不到。 | |
| 力所不逮 | 逮:到,及。 指能力达不到。  | 
            宋・连文凤《百正集・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术有所不及,故不暇择地之美恶近远焉。 | 
| 群策群力 | 策:计策;主意。 群:集体;大家人。 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 
            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 
| 神工妙力 | 工:技艺,功夫。 指技艺极其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 
            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 
| 孝悌力田 |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 《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力的成语、带力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