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剥的成语

带剥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剥肤椎髓 剥:剥去;肤:皮肤;椎:捶击。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
剥复之机 剥复:《周易》的二卦名,剥落与来复;机:时机。
盛衰、消长的时机。
《周易・杂卦》:“剥,烂也;复,反也。”
剥剥啄啄
抽筋剥皮 形容剥削压迫非常残酷。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遇见驯良百姓,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锉骨扬灰。”
剥皮抽筋 剥:去掉壳。
形容对人恨之入骨或为人极端凶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2回:“梅山猴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
剥蕉抽茧 剥开蕉皮,抽取茧丝。比喻对事理的剖析,由外表肤浅处,渐渐深入核心探讨。又作“抽茧剥蕉”。 水浒传圣叹外书:“有抽茧剥蕉之妙。”
活剥生吞 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 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重利盘剥 盘剥:指放债辗转剥削。
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残酷剥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你父亲所为,固难谏劝,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
剥肤之痛 剥:剥去。
肤:皮肤。
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剥茧抽丝 剥:去掉外层。
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朱光潜《艺文杂谈・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剥床以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指伤害;床:卧具。
损害到肌肤。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敲骨剥髓 犹敲骨吸髓。 《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割剥元元 割剥:残害,掠夺;元元:老百姓。
指掠夺人民。
《汉书・匈奴传》:“割剥百姓,以奉寇仇。”《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檄州郡文》:割剥元元,残贤害良。
互剥痛疮 比喻互揭阴私。 《醒世缘弹词》第十回:“潘大娘说林老太婆的媳妇结识戏子,林老太婆说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剥痛疮。”
生吞活剥 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剥极将复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隋炀帝艳情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铿然独异,剥极将复之候也。”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
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宋・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剥床及肤,其忧岂不在民乎!”
剥肤锥髓 剥:剥去;肤:皮肤;锥:敲打。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椎肤剥体 见“椎肤剥髓”。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灾,岂非重兵久在蜀,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抽丝剥茧 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剥肤锤髓 剥:剥去;肤:皮肤;锤:敲击。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椎肤剥髓 形容残酷搜刮。 明・唐顺之《与郑户部书》:“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而椎肤剥髓、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
剥极则复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风雨剥蚀 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
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剥肤及髓 比喻盘剥深重。 北宋《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剥极必复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陈其美《致黄克强书》:“剥极必复,否极必泰,循环之理,不减毫发。”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剥的成语、带剥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