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剑的成语

带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帷灯匣剑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舌剑唇枪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挥剑成河 将宝剑一舞,就变出一条河。形容法术高明,神通广大,实力雄厚。 元・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二折:“为上将者,挥剑成河,撒豆成兵。”
书剑飘零 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
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卖剑买犊 同“卖剑买牛”。 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
口蜜剑腹
刀山剑林 比喻险恶的境地。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结缨伏剑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
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刀枪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明珠按剑 按:用手抚着。
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却手持宝剑。比喻由于误会以敌意回报对方。
清・朱之瑜《德始堂记》:“今与贤之相知也新,而又语言不能通,不当有明珠按剑之举;万一他时复有晤期,更当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琴剑飘零 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旧指潦倒失意,流落他乡。 明・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深情故剑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
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尚方宝剑 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权力。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回:“御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词。”
买牛卖剑 见“买牛卖剑”。 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盘水加剑 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
《汉书・贾谊传》:“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剑态箫心 见“剑气箫心”。 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故剑之求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
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契船求剑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剑树刀山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十年磨剑 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枪刀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拔剑论功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上方宝剑 见“上方剑”。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乃至坐着小轿车来‘御驾亲征’、拿着‘上方宝剑’(某大人物开的条子)来当场‘宣谕’。”
剑胆琴心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元・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阿含经・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剑的成语、带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