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剑的成语

带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卖剑买牛 卖掉刀剑;买进耕牛。形容改业归农;也形容离开战斗生活;从事生产劳动。 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剑及屦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鸣剑抵掌 抵掌:击掌。
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卖剑买犊 同“卖剑买牛”。 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畏刀避剑 指贪生怕死。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都是些畏刀避剑的,恁不去出力。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深情故剑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
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匣剑帷灯 帷:帐幕。
匣里的宝剑,帐里的明灯,剑气灯光,若隐若现。比喻事情无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
刃树剑山 刃:利刃,刀。
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
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琴剑飘零 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旧指潦倒失意,流落他乡。 明・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刻船求剑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唐・刘知畿《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故剑之思 故: 旧。
对旧时用过的剑的思念之情。 比喻一个丈夫对结发妻的思念之情。
《汉书》外戚传:“ 上乃诏求微时故剑, 大臣知指, 乃立许婕妤为后。”
丰城剑气 丰城:古地名。
比喻有宝剑的地方。
《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剑胆琴心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元・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延陵挂剑
借剑杀人 见“借刀杀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悬剑空垄 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提剑汗马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
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周书・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帷灯匣剑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牵鬼上剑 比喻非常困难。 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读书牵鬼上剑,饮酒车水灌田。”
买犁卖剑 见“买犁卖剑”。 宋・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驰马试剑 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上方宝剑 见“上方剑”。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乃至坐着小轿车来‘御驾亲征’、拿着‘上方宝剑’(某大人物开的条子)来当场‘宣谕’。”
解剑拜仇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
”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
事见《汉书·许荆传》。
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十年磨剑 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舌剑唇枪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剑拔弩张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
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剑的成语、带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