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利的成语

带利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7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好利忘义
益国利民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众人重利 众人:普通人。
普通人看重利益。
战国・庄子《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仁言利博 博:多,广。
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利口巧辞 利口:锋利的口才;巧辞:善于言辞。
形容能言善辩。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利口巧辞。
智以利昏 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
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晋・孙绰《答许询诗》其二: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綦溪利跂 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
”一说,綦溪,邪径;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荀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利以平民 平:治理。
用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来治理百姓。
唯利是从 从:追逐。
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北魏・魏收《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狡猾反覆,唯利是从,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名缰利索 缰:马缰绳;索:绳子。
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自私自利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宋・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临患忘利 布景祸患不计较仆人得失。 《吕氏春秋・士节》: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
利令智昏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
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利令智惛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
形容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
《晋书・王沉传》:“心以利倾,智以势惛。”
晓以利害 晓:使人知道。
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北齐书・薛修义传》:“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
惟利是视 见“惟利是图”。 《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
因势利导 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
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利路名场 名场:旧指读书人求功名的场所。
泛指寻求名利的道路和竞夺声名的场所。
唐・李咸用《临川逢陈百年》: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名忌讳。
秣马利兵 秣:喂;利:锋利。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乘间取利 乘:利用;间:空隙。
利用对方力量薄弱的地方袭击取胜。
《草庐经略・游兵》:伺敌之隙,乘间取利。
违利赴誉 违:离去,引申为放弃;赴:奔走。
去利欲而求名誉。指图名不图利。
汉・王充《论衡・答佞》:弃宗养身,违利赴名,竹帛所载。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 指作战既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又有优越的地理形势作依托。也形容办事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极为有利。 《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
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
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尚书・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安和乐利
将本求利 用本钱谋求利润。 元・无名氏《朱砂担》楔子:“孩儿待将些小本钱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买卖,一来是躲避逃灾,二来是将本求利。”
乘利席胜 凭借着胜利的形势。 《汉书・蒯通传》:“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荥阳乘利席胜,威震天下。”颜师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废物利用 废物:无用的东西。
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坚甲利刃 见“坚甲利兵”。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利的成语、带利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