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则的成语

带则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孙卿子》:“孔子对鲁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不危焉。’”
兽穷则啮 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有本有则 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宋・周敦颐《家人睽复无妄》:冶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
物极则反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鹖冠子・环流》:“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有龙则灵 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唐・刘禹锡《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事缓则圆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清・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山锐则不高 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兽困则噬 兽陷困境要咬人。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 元《宋史・谢晦传》:“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
穷极则变 穷:极。
指事物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时,就会想办法改变现状。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1回:“天下事惟陷之深者,其出愈速,穷极则变,理有固然。”
勤则不匮 匮:不足。
只要勤劳就不会缺少物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行:出行;舆:车子;止:休息;席:坐席。
出行时车子相连,休息时座位相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穷则变,变则通 穷:穷尽,困窘。
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会继续向前发展。
《周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多慢则生乱 慢:怠慢。
居安忘危,过于怠慢,则容易生出乱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典则俊雅 端庄高雅而标致。 《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喜则气缓 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
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合则留,不合则去 合:投契,融洽。
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
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
谋先则事昌 谋计划、计谋;昌:兴盛。
事前做好计划,事情就容易成功兴盛。
汉・刘向《说苑・丛谈》: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不进则退 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水激则旱 旱:同“悍”,勇猛;激:因水受阻或震荡而向上涌。
指水流受阻,激而劲悍。比喻越受阻挠,越能激起力量。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
稍纵则逝 纵:放松;逝:失去。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器满则覆 亦作“器满将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 北宋《新唐书・苏安恒传》:“物极则复,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移:迁移。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通“预”,事先准备。
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革刚则裂 革:皮革;刚:硬。
皮革太硬就容易断裂。比喻人或集团过分强硬就容易遭致失败或灭亡。
汉・刘向《说苑・敬慎》:金刚则折,革刚则裂,人君刚则国家灭,人臣刚则交友绝。
有仙则名 山中有了仙人居住,山就成为名山。 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令苛则不听 苛:细碎烦琐;听:听从。
法令细碎繁琐,执法者无法执行。形容事物如果繁杂,就会适得其反。
《吕氏春秋・吕览・适威》:令苛则不听,令多则不行。
月满则亏 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
乐极则忧 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则的成语、带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